发布于 2023-10-23 07:43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的功效。放血疗法治疗疾病比较广泛,小到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大到急病重症都可以用放血治疗,其中对瘀症、痤疮(皮肤病)之类的治疗效果极好。

  放血疗法的功效及作用

  退热作用: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止痛作用: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解毒作用: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痈疽。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

  泻火作用: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消肿作用: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止痒作用: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缓解麻木作用: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镇吐作用:急性呕吐多属胃热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

  止泻作用:放血治疗泄泻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时疫,造成清浊不分的泄泻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

  急救作用: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 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的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中医放血拔罐针灸能治好病么相关文章
1.拔罐疗法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拔罐疗法是一种负压机械刺激作用,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皮肤和毛细血管的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纤维至大脑皮质,反射性地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使整个神经系统趋于平衡。拔罐疗法具有双向调节功能,针对人体病理特征来进行良性调节。当身体处于兴奋状态时,拔罐可使其转为抑制;当身体处于抑制状态时,拔罐可使其转为兴奋。 2.拔罐疗法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在施以拔罐疗法时,对局部皮肤
发布于 2024-04-01 09:52
0评论
概述 颈椎病患者也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久坐,或者经常低头引起的这一现象,而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职业病,所以应该及时进行治疗,颈椎病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治疗的方法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出现了颈椎病,可以选择使用颈椎点刺放血,或者是拔罐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效果都是比较明显的,可以起到一定的舒筋活血的作用,改善身体不适的症状。 步骤/方法: 1、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多的,如果出现了轻微的颈项僵硬和疼痛
发布于 2022-10-26 16:23
0评论
一般情况下拔罐对于那些体质较为差的,身体比较虚弱的一些患者,或者是孕妇,以及正处于例假时期的一些女性,以及那些有心脏病的患者都是很不适合的,由于拔罐会在人体的皮肤表面形成强大的负强压,这样会使得人体内的元气释放出来,人体内的元气流出,就会是的人更加的虚弱,而如果再拔罐的过程中放血的话会使得我们出现一些气血不足的状况,使得我们的身体收到严重的损害,从而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发布于 2024-02-01 09:25
0评论
针灸治疗中,一般是先针灸之后再打火罐,如果医师认为里面有瘀血,可以先点剌后再把瘀血抽出来,这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只要消毒严格,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也没有依赖性,这个请你放心;针灸治疗肩周炎有效率高,不过不一定一次就见效,可能要几次才有效果。这个很正常,另外一些人当时没有好转,但过几天才会好转,这是针灸的迟发效应,只有针灸才有这一功能。
发布于 2023-02-27 16:35
0评论
黄褐斑一般出现在女性的脸部,影响女性的外观,所以女性都想尽快的治疗这种疾病。而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很多,很多女性就使用放血拔罐治疗方法治疗这种疾病。放血拔罐治疗黄褐斑?效果如何? 拔罐去黄褐斑的具体方法为: 取穴:气海、肾俞(双)、肝俞(双)。 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不留针。起针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炙5-10分钟,同时,再用毫针刺迎香(双
发布于 2024-02-01 08:59
0评论
放血拔罐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或脓肿处,用三棱针扎上几针,再在上面拔罐。体内的瘀血、脓血会沿着针眼流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起罐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于发热、热毒引起的疾病。 闪罐就是将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后再拔、再取下,反复多次。闪罐法多用于虚寒证,或肌肉萎缩,或需重点刺激的穴位。闪罐时应注意:罐子在反复闪拔中,罐子本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故应备有多个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烫伤皮肤。 初次
发布于 2024-04-01 10:12
0评论
机械刺激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真空玻璃拔罐,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负压效应 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
发布于 2024-04-01 10:05
0评论
拔火罐放血注意事项 拔罐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治病方法,针炙、推拿适用的 病症一般均适用于拔罐治疗,但在拔罐时还必需掌握其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 拔罐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注意清洁消毒。施术者双手、受术者拔罐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或做常规消毒,拔罐用具必需常规消毒 瘀血、小水珠、瘙痒、拔罐可以使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和出血点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一般阳
发布于 2024-04-01 09:58
0评论
1.拔罐前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患者体位: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发布于 2022-11-22 18:20
0评论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2.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
发布于 2022-11-22 18:1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