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误差缺乏标准
目前智能手环市场有200多个品牌、数千款产品在售,价格从几十元到 2000多元不等,功能范围五花八门。然而,消费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强调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产品,定位精确度远没有厂家宣传的那么高。尤其是在城市复杂状况下,有的产品定位精度竟然显示为70-100米。
目前国内使用的定位信号主要有两个,一个是GPS,一个是北斗。GPS提供的民用信号在结合地图使用的情况下,单点定位精度都可以达到3 米左右。北斗系统的单频点定位精度可达到10米,基于两个频点的,可以提高到米级的定位精度。而且,智能手环产品由于有地图底图的纠正,不管是导航还是定位,精度都应该可以控制在10米以内。不过,目前国内对于智能手环等民用设备的定位误差,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
目前不管GPS还是北斗,开放给民用市场的信号精度都不可能是这个级别的,误差百米以上,比普通手机的定位精度都要差得多了,100米误差相当于搜索范围扩大到3万多平方米,这样的应用确实有点不好理解了。相对来说,国内如果采用北斗民用信号的话,误差应该至少可以控制在10米以内。所以,既然搞定位,就应该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太离谱了。
运动数据误差大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了一项研究,旨在了解强调运动功能的智能手环所计量的运动数据是否准确,以及相比手机本身是否更准确,结果发现,智能手环测量的相关数据误差比手机大。
“本来花钱专门买一个强调运动功能的智能手环,结果准确性还不如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免费计步APP软件,”听到这个消息后,北京消费者高先生感觉很诧异:“不是宣称高科技产品的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各大品牌推出的智能手环产品,产品生产方式大多采用代工模式,甚至多个品牌采用同一代工厂生产,其内置的软件基本都是外包或采购的。以计步软件为例,全球市场上用于计步的软件数量非常有限,基本原理就是根据人体关节的震动来推算步数,是一个模糊的计算模板,并没有任何个性化的数据生成模式。同时,由于定位精度的问题,软件根据步数计算出来的卡路里消耗数据也会产生相应的误差。“我还真自己测试过,我有一个传统的专业计步器,加上手环和手机,外出的时候同时打开,经常发现三个数据不一样,有时候差别还挺大。”对于智能手环运动数据误差较大的现象,某国际知名数码品牌北京地区负责人周先生认为不太正常:“既然强调运动功能,就要为消费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参考,像现在这样只能算是个娱乐性的时尚产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智能手环应该向功能性产品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