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二、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 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三、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四、艾灸治疗黑眼圈
眼袋是女人的公敌,一旦形成便会永不离弃,而黑眼圈给女人的困扰,更是无法摆脱。眼睛周围黑黑的一圈,让人看起来疲倦,无精打采、感觉睡眠不足 , 精神不济。 眼睑是全身皮肤中最薄、最脆弱的部位,只有0.06毫米的厚,加上汗腺和皮 脂腺分泌、持续不断的眨眼动作及长期曝露在辐射及阳光下,使它成为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眼眶四周的皮肤不但特别薄弱,皮下组织也特别少,聚集在此的血管又多 ,皮肤下血流的颜色容易呈现在眼皮上。肌肤的功能需要由血管运送氧气和营养来带动,但由于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容易停滞,当血液流经此处的大静脉时,接近皮肤表层下方就会出现蓝黑色的眼晕——黑眼圈。周围血管回流不畅,造成淋巴代谢减缓,也会使得多余的水份及血液积聚在眼睛下方,形成肿胀。
提示:脾失健运、水湿潴留、湿滞胞睑、肌肤浮肿。治疗:健脾利湿、补中益气,运化水液,濡养肌肤。
◆眼袋艾灸穴位:脾腧。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可憎强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陈新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同时对腹痛,呕吐,泄泻,水肿,便血,水肿、气虚乏力等有显著疗效。
◆眼袋艾灸穴位:足三里。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对肌体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体对营养成份的吸收,而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对胃痛、呕吐、腹胀、乳痛、便秘、水肿、虚痨有治疗作用等。
◆眼袋艾灸穴位:三阴交。定位:内裸高点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整肌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常用的穴位。另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失眠,遗精、阳痿有效。
使用方法和疗程:艾灸时间以15-30分钟/次为最宜。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五、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 天,冻疮不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