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12-11 12:05

  乳糖是奶类含有的一种糖类,在小肠中必须经乳糖酶的水解变为两个单糖,即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能被吸收。乳糖酶缺乏的人,在食入奶或奶制品后,奶中乳糖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腔内,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体积增加,肠排空加快,使乳糖很快排到大肠并在大肠吸收水分,受细菌的作用发酵产气,轻者症状不明显,较重者可出现腹胀、肠鸣、排气、腹痛、腹泻等症状。医生们称之为乳糖不耐症。具体来说有以下五大原因。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一类型很少见。

  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发病率与年龄和种族有关,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

  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机体疾病康复可后恢复正常。

  4、对于小儿来说,秋季多发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会引起肠胃功能的暂时低下,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持续饮奶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症。

  5、大剂量服用头胞类、内酰胺类抗菌素后也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有哪些原因相关文章
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
发布于 2023-12-11 12:11
0评论
1、配合谷物同吃 一般来讲,乳糖不耐受的孩子空腹喝奶,就会有较重的症状。但在混合膳食时,牛奶的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和消化运动的进行,可以提高乳糖的吸收率。 比如,让孩子在喝奶前或喝奶时吃一些饼干、面包,就会减少肠道排气和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喝奶粉,加入一些麦片同吃也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有些奶粉,在加工中一般经过高温和加压,又加入了蔗糖和其他添加剂,如乳糖酶或乳酸菌
发布于 2023-12-11 11:58
0评论
为了诊断乳糖不耐症,我们可以让肠道摄入超过其功能极限的奶制品,典型的临床症状将出现在30分钟后,不过若有其他食物或运动因素影响的话可能要1到2个小时。临床反应(症状例如:反胃、痉挛、鼓胀、腹泻或胃气胀)会存在差异,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为了确诊的需要,对乳糖不耐与牛奶过敏进行区分是很重要的,后者是人体对乳蛋白不正常的免疫反应。由于乳糖不耐症对于世界上的多数成年人来说是正常的身体状况,所以我们并不
发布于 2023-12-11 12:18
0评论
乳糖不耐受是指当未分解吸收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存在的细菌发酵成为小分子的有机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并产生一些气体如甲烷、H2、CO2等这些产物大部分可被结肠重吸收而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可引起肠鸣、腹胀、腹痛、排气、不舒服、腹泻等症状有的人还会发生嗳气、恶心等这些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半乳糖血症是指一种先天基因缺陷所引起的疾病导致该病症的缺陷基因主要是编码1–磷酸半乳糖–尿嘧啶核苷酸转移
发布于 2023-05-29 09:48
0评论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多有家族性。新生儿哺乳后1至2小时即出现以腹泻为主的症状,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痉挛性腹泻,严重的伴有呕吐、失水、酸中毒。大便为水样、泡沫状,呈酸性,含有乳糖。体征:体重不增,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腹部膨隆等。继发性乳糖酶缺乏除了有消化道症状外,还有全身衰弱、无力、出汗、心悸、恶寒、头晕、头痛,有时还有心前区疼痛、肌肉收缩。成年人长期患此病会因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症。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发布于 2023-12-11 12:25
0评论
半乳糖血症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谢缺陷,是由于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 半乳糖血症 导致婴儿不能代谢奶汁中乳糖分解生成的半乳糖。这是血和尿中半乳糖增多的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营养障碍、白内障、智力低下和肝脾肿大等。该症发生于先天性缺乏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的人。食物中无半乳糖时,症状可好转。 成人后能产生尿苷二磷酸-半乳糖焦磷酸化酶(UDP-galacto-sepyrophosp
发布于 2024-12-17 00:52
0评论
1、对于因腹泻或药物的原因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以暂时更换为不含乳糖的婴儿配方奶粉,待宝宝的肠道症状恢复正常后再逐渐替换为含乳糖的普通婴儿配方奶粉。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有乳糖不耐受,可以在每次母乳喂养前先服乳糖酶,观察宝宝大便性状是否好转。 2、仔细阅读食物成分表。尽量让宝宝避免吃乳制品和其他所有含乳糖的食物。有些看起来似乎无害的食物实际上也含有乳制品,比如饼干、麦片、人造黄油、沙拉酱、面包等
发布于 2023-05-29 09:28
0评论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预防措施参照遗传性疾病进行。由于已证明病儿皮肤成纤维细胞有Gal-1-PUT酶异常因此通过培养羊水细胞的酶分析显示Gal-1-PUT活性减低,可做出产前诊断。Nadler等已用此法进行产前诊断但由于有简便易行的新生儿筛选方法而且若能早期发现并控制饮食,病儿能正常发育故对是否应做产前诊断尚有争议。患儿的预后取决于能否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未经正确治疗者大都在新生儿期死亡,平均寿
发布于 2024-12-17 00:45
0评论
乳糖在人的小肠内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之后,才可以被吸收。婴儿通常都可以正常合成乳糖酶,因而可以消化吸收母乳中的乳糖。如果因种种原因导致小肠内缺乏这种乳糖酶,大量未经消化的乳糖就可以顺利抵达大肠,这些乳糖在肠道中不能被吸收利用和发酵,从而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引起腹胀、腹痛,导致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这就是乳糖不耐受。该症状是基因决定的,不具传染性。
发布于 2023-05-29 09:21
0评论
(一)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缺乏性半乳糖血症(半乳糖血症1型或典型的半乳糖血症) 典型的半乳糖血症患儿在围生期即发病,常在喂给乳类后数日即出现呕吐、拒食、体重不增和嗜睡等症状,继而呈现黄疸和肝大。若不能及时诊断而继续喂给乳类,将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在2~5周内发生腹水、肝功能衰竭、出血等终末期症状。如用裂隙灯检查,在发病早期即可发现晶体白内障形成。约30%~50%患儿在病程第1周左右并发大
发布于 2024-12-17 00:2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