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12-12 22:40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瑰宝,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陵、肾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诊断要点】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头晕头痛,胸胁胀痛,口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肝俞大陵行间。

  4、胃腑失和

  【诊断要点】睡眠不实;胸膈满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苔厚腻,脉滑。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

  5、心胆气虚

  【诊断要点】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善惊易怒,气短倦怠;舌质淡,脉弦细。

  【处方】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相关文章
失眠新思路 调理五脏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调理肝脾 此种中医理论认为导致失眠症产生的
发布于 2024-05-16 03:36
0评论
概述 失眠的症状是非常明显的,对人的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长时间失眠,都可能会导致紧张,焦虑和抑郁不安的症状,也可能会引起心理方面疾病的产生,所以应该选择一个好的治疗方法,失眠可以选择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病情,通过使用局部按摩的方法,能够缓解病情,治疗疾病,平时应该多注意休息和好的生活规律。 步骤/方法: 1、 失眠的患者选择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
发布于 2022-11-07 07:34
0评论
中医治疗失眠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实证型: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痰热内扰,用温胆汤加味。 虚证型: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汤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心脾两虚者用归脾汤;心胆气虚者,用安神定志丸;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用交泰丸。 顽固性不寐从瘀论,乃气血凝滞,用血府逐瘀汤。 二、养血育阴安神镇静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安神镇静的药物来治疗失眠。 临床上常用养血安神、清心安神、
发布于 2023-09-19 18:35
0评论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从精神情志论治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
发布于 2023-12-03 07:25
0评论
失眠新思路 调理五脏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调理肝脾 此种中医理论认为导致失眠症产生的
发布于 2024-05-17 13:01
0评论
概述 说到三叉神经痛很多人都觉得有点陌生,但是很多中老年人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脸部表情做的过大,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脸部或者五官,口腔,下巴有剧烈疼痛感,这种感觉有点像被刀刺到一样的痛,持续几秒到一两分钟的时间,之后慢慢缓和,这就是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许多人没有重视所以病情持续发展,身体严重不适。这个疾病没有能够快速治愈的方法,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以缓解达到临床治愈。 步骤/方法: 1、 中医辨
发布于 2024-04-25 21:27
0评论
中认为面鼻及胸背部属肺,痤疮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中医治疗痤疮讲究辨证论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如下: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
发布于 2024-06-11 21:40
0评论
中医理论认为低血压病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治疗主要是温补通阳,佐以补脾健运。可用肉桂、桂枝、甘草水煎服或泡开水当茶饮,有温补升压的作用。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舌红少津咽干者加麦冬和五味子。此外,根据辨证施治,可辅以中成药如归脾丸或人参营养丸等也有一定疗效。 一般认为,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可通过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改善。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
发布于 2023-04-03 19:47
0评论
中医理论认为低血压病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治疗主要是温补通阳,佐以补脾健运。可用肉桂、桂枝、甘草水煎服或泡开水当茶饮,有温补升压的作用。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舌红少津咽干者加麦冬和五味子。此外,根据辨证施治,可辅以中成药如归脾丸或人参营养丸等也有一定疗效。 一般认为,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可通过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改善。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
发布于 2023-04-20 00:33
0评论
您有没有因为睡觉问题苦恼?如果您有下列情况之一,并出现1个月以上,那就得引起重视了,这是身体在向您发出预警信号: 1.难以入睡,有时上床两三小时也无困意;2.入睡后噩梦纷纭,貌似睡得挺沉,有时候同屋或者配偶甚至听到打呼噜声,但是您自己觉得好像没睡一样,醒后疲乏不堪;3.睡眠浅,似睡非睡,稍有动静即醒;4.睡眠时间短,早醒,醒后再难入睡;5.因为睡眠影响白天工作、生活,感觉疲乏不堪,以前很多可以轻
发布于 2024-05-14 22:5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