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 制剂,患处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性,这种由激素外用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称之为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以下简称“激素性皮炎”)。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女性为多,城市女性较多见,夏季症状严重。临床上造成激素性皮炎的原发疾病,依次为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单纯糠疹、酒渣鼻、浅部真菌病、湿疹、光敏疹、局限性银屑病、化妆品皮炎、黄褐斑,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女性,把激素当化妆品使用。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病因
1. 对激素外用制剂缺乏了解,特别是对激素外用的副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非专业皮肤科医生的药理知识欠缺。另外,制药厂家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采用各种方式大作广告,夸大其疗效,采用诱导性强的商品名,使患者听信药店推销人员和非专业医务人员的蛊惑而滥用。
2. 药品选择不当。缺乏对激素外用制剂中所含药物成分及其功能效力强弱和效力持续时间的了解,激素效能越强,量越大,则发病越快,病情越重。强效的激素外用制剂最容易引起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3. 适应症选择错误。激素性皮炎90 %以上的患者为非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适应症,有些甚至是外用激素的禁忌症。此外,如痤疮、酒渣鼻、单纯糠疹、浅表真菌病、黄褐斑等均不宜应用激素外用制剂。
4. 用药部位选择不当。人体全身皮肤因部位不同,对激素吸收率不一样,面部附属器较丰富,激素靶细胞多,角质层薄,皮肤柔嫩,血运丰富,对外用激素较容易吸收,因而副作用也较易发生;腹股沟、腋窝、乳下等皱褶部位,出汗较多,潮湿,外用激素制剂容易吸收,最易发生皮肤线状萎缩。
5. 用药时间过长。短期应用激素外用制剂,即可引起表皮萎缩,并可抑制真皮胶原的合成;长期外用,抑制了局部的免疫反应功能,极易导致或诱发细菌和真菌的感染与扩大。此外长期大面积外用,吸收的药物增多,可引起系统副作用,除面部发生多样性皮损及柯兴氏综合征的表现外,还可发生药源性糖尿病。
三.临床表现
1. 体征:面部皮肤发生程度不同的萎缩、变薄、发亮、弥漫性潮红或皮肤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肿胀、干裂脱屑,或痤疮样皮疹或酒渣样皮炎或皮肤萎缩纹或毛囊炎性脓疱。
2. 症状:自觉局部瘙痒、烧灼样疼痛、紧绷胀感或干燥不适,上述症状遇热加重(如日晒、热浴、热蒸气熏蒸) ,遇冷减轻。
3. 停用激素外用制剂后原发病加重,同时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症状,即局部应用激素后病情迅速改善,一旦停药,少则1~2 天,多者3~5 天,发生比以前更严重的激素反跳性皮炎,甚至诱发细菌、真菌感染。
4. 典型的皮肤损害:以红斑、丘疹、干燥及脱屑为基本损害的多样性皮损,难以用其他皮肤病解释。
四.治疗:
1. 彻底停用激素制剂,可采用渐退方式,如逐步降低激素的强度、浓度、延长使用间隔等方法,直到完全停用;
2. 对症处理; 。激素所致皮炎相当于中药毒,该药属于热毒,其产生的所有症状为药毒蓄积、湿热内蕴所致。治疗以凉血解毒为主,清热燥(利) 湿、祛风止痒为辅。
3. 适当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