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1-19 00:39

  一、急性黄疸型

  1、黄疸前期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

  2、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到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

  二、急性无黄疸型

  较黄疸型少见。起病较缓,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以肝肿大为主,脾肿大少见。一般在3月内恢复。

  三、瘀胆型

  旧称毛细胆管性肝炎,现证实其原发病变在肝细胞泌胆机制而不在毛细胆管,故原称病名已不用。

  本型为黄疸型的一种非凡表现,临床特点是胃肠道症状较轻,发热时间较长,肝内梗阻性黄疸持续较久(数周至数月),可有腹胀、皮肤瘙痒、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尿色深呈浓茶色,肝肿大、有压痛。需与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鉴别。

  四、亚临床型

  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肝功能轻度异常。

  五、重型肝炎

  较少见。成人感染HAV者年龄愈大,重型肝炎发病的比例越高。

甲型病毒性肝炎症状有哪些相关文章
1.HAV和HAV抗原检测:取病前2周及病后10天内患者的粪便,采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HAV或HAV抗原颗粒,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粪便和血清中的HAVRNA。 2.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IgM,其特异性高,在发病早期即明显升高,可作为HAV近期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病后1月可检出,3个月后达高峰,维持2~10年,抗-HAVIgG阳性
发布于 2024-01-01 04:51
0评论
1、急性丙肝 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 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
发布于 2024-06-26 12:48
0评论
临床表现 临床上,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 1.潜伏期 甲型肝炎15~45日(平均30日),乙型肝炎30~180日<平均70日),丙型肝炎15~150日(平均50日),丁型肝炎同乙型肝炎,戊型肝炎10~75日(平均40日)。 2.临床经过 (1)急性肝炎: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 1)急性黄疸型肝炎:分为三期,总病程2~4个月。①黄疸前期:甲、戊
发布于 2024-08-18 11:24
0评论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急性黄疸型肝炎宜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 通过细胞再生疗法治疗甲型病毒性肝
发布于 2024-06-24 18:40
0评论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
发布于 2022-10-04 07:00
0评论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黄疽等,有的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成为慢性;少数人发展成为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性感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同时或先后感染,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使症状加重。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以
发布于 2024-02-10 18:39
0评论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
发布于 2024-05-22 00:04
0评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有三大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1、控制传染源:经血清学、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报告,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需住院隔离治疗,最好住院隔离直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凡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一律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食具或幼儿工作。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较多,又不宜
发布于 2023-01-25 20:52
0评论
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伙伴和静脉药瘾者等)。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
发布于 2023-02-23 19:11
0评论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懒动、下肢酸困不适,稍加活动则难以支持;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及腹胀,往往食后加重;部份病人尿黄,尿色如浓茶,大便色淡或灰白,腹泻或便泌;右上腹部有持续性胀痛,个别病人可呈针刺样或牵拉样疼痛,于活动、久坐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缓解,右侧卧时加重,左侧卧时减轻;医生检查可有肝肿大、压痛、肝区叩击痛及黄疸表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血中总胆红素升高有
发布于 2024-05-25 22:1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