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1-24 06:31

  (1)一般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气,加强空气消毒。

  ②严格观察咳嗽咯痰情况,痰液的性状是分期的重要依据。做好痰液、痰具的消毒。

  ③重视口腔清洁,咯痰后应漱口。

  (2)初期护理:

  ①按风温邪犯肺卫证护理。

  ②注意胸痛及痰量的变化。若咯痰日见增多,正确记录痰量、颜色,以资早期诊断。

  (3)成痈期扩理:

  ①观察发热、胸痛、痰液的量、颜色、气味的变化。若热盛、痰黄浊、腥臭、量多,则是本期的重要表现。

  ②痰液经石碳酸"84"消毒液消毒后倾倒,痰具经常消毒。

  ③每日作口腔护理,咯痰后嗽口。

  ④胸痛较剧者可取侧卧位,或宽胶布束胸,减少局部活动量而减轻疼痛。

  ⑤饮食宜素半流,高热宜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煎炸食品。

  ⑥高热应及时予以降温处理,可参照"风温气分证"护理内容。

  (4)溃脓期:

  ①本期护理重点在排痰。根据病灶位置以空心掌拍背或体位引流,以便痰液排出顺畅。

  ②观察痰液咯出难易,痰液性状、量,并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③做好痰液、痰具消毒。

  ④每日做好口腔清洁护理。

  ⑤痰粘稠不易咯出时,可遵医嘱内服竹沥水化痰。或中药鱼腥草液雾化吸入,咯出无力者应吸痰。

  ⑥痈溃脓痰排出后,食欲增进,脾胃功能初复时仍需予软食、易消化、富营养食品,少食油腻,可每日食豆浆一碗、薏仁粥等清补食品。

  (5)恢复期:

  ①可适当下床活动,以逐渐增强体力,但勿过劳。

  ②饮食中应逐渐增加补养肺食品,应忌用油腻、辛辣及热性食物,戒烟酒。

  4、养生指导

  (1)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和体力,选择适当项目进行锻炼,如气功、呼吸操,散步、太极拳等。

  (2)预防感冒。

  (3)戒烟,禁食辛辣热伤阴之食品。

  (4)有咳嗽等呼吸道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早期诊断的及时治疗。

  (5)及时就诊肺热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可选择中医科。

肺热的辨证施护相关文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与肥胖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也逐渐增加,因此,如何防治肥胖症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食疗减肥以其具有安全、营养、快速等特点,正在单纯性肥胖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中医治病讲求辨证论治,应用到食疗中称作“辩证施食”。首先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辨证分型,再根据食物的性味和患者的客观情况,针对辨证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
发布于 2022-11-23 17:11
0评论
初期 证候: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 成痈期 证候:寒战壮热汗出,胸闷作痛、转侧不安,咳嗽气急,甚则喘满,咳吐脓痰,气味腥臭,口燥咽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方:千金苇茎汤。 溃脓期 证候:咳吐脓血,或咯痰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面赤身热
发布于 2024-01-24 06:38
0评论
1.肺阴虚证 证候:干咳,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养阴润肺,佐以清肺热。主方: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常用药:沙参、麦门冬、百合、玄参、天花粉、玉竹、白扁豆、桑白皮、浙贝、桔梗、太子参 2.心阴虚证 证候: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心悸,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滋养心阴,佐以清心热。主方:天王补心丹。常用药:天冬、生地、玄参、丹参、酸枣仁、远志、茯苓、当归、淡竹叶;
发布于 2024-04-30 14:07
0评论
从中医的角度看,肺纤维化可分为肺气虚损、气阴两虚,痰瘀阻肺和脾肾阳虚,淤血内阻三种。以下为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疗法。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
发布于 2024-02-28 01:35
0评论
咳嗽虽然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咳嗽、反复咳嗽、咳嗽老不好,那很可能是“肺热“惹的祸。咳嗽是人体防御机能的一种保护性反射。但是,持久剧烈的咳嗽不仅影响宝宝的休息,还会消耗宝宝的体力,甚至将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诱发肺炎、肺气肿等重大疾病。所以,妈妈给孩子选止咳药时,要先弄清病因。如果孩子的咳嗽老不好、经常反复,您就要注意了,这多半是由肺热引起的,一定要对症治疗才有效。 中医讲
发布于 2024-01-24 06:18
0评论
病因 因素体火盛,或感觉风热外邪,首先犯肺,肺失清肃,热炼津液成痰,故见咳嗽,咳痰黄稠,口干;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阳受遏,邪正相争,故身热恶风;风主疏泄,风热犯表,皮毛腠理开泄,故出汗;风热上扰,熏蒸咽喉,故头痛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象。 临床表现 咳嗽,无痰,或有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汗出,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辨证施治 1.证候 咳嗽,
发布于 2024-01-23 21:52
0评论
施巴产品是经由科学研发、医学测试、符合皮肤需求的全系列洁护肤产品。 施巴药厂严格要求以制药的水准来生产施巴5.5所有产品。100%不含皂碱,弱酸性的pH5.5维护皮肤天然酸膜稳定/柔嫩及滋润肌肤,维持肌肤光滑、健康/不阻塞毛孔,不与水中的矿物质结合/适合敏感性及问题皮肤使用/抑制细菌繁殖/提升皮肤天然酸膜的屏障功能等诸项特色。
发布于 2023-10-09 04:41
0评论
中医治疗骨膜炎,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进行处理热毒盛者应清热解毒,证实虚寒者宜补虚散寒,阴虚内热者宜滋热清热,气血双亏者宜补气养血。 中药处方(一) 【辨证】实热痹阻。 【治法】清热解毒,社湿宣痹。 【方名】退热通络汤1号。 【组成】双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龙胆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克,甘草1
发布于 2024-02-29 04:21
0评论
(1)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邪热蕴肺,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热壅血瘀,郁结成痈,血败化脓,形成本病。 (2)正气内虚,痰热素盛;或嗜酒无度,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味,致使炎热内蕴,复感风热邪毒,内外合邪而发病。 (3)本病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 ①初期,风热邪毒犯肺,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 ②成痈期:邪热壅肺,蒸液成痰,热毒侵淫,损伤血脉,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③
发布于 2024-01-24 06:25
0评论
1、中医治疗肛瘘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消法 中医治肛瘘常用的方法是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肛周痈疽和炎性外痔等得到消散,免受溃脓和切开之苦。此法适用于没有成脓的肛周痈疽、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和肛裂等病。但具体用法是极其灵活的,因为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同,病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必须因病而异。如有表邪者宜解表,里实者宜通里,热毒蕴结者应清热解毒,寒邪凝结者应温通,气滞者要行气,血瘀者要活血化瘀等。同
发布于 2023-09-23 18:2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