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2-08 15:21

  鸡眼:半夏适量,局部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处角化组织,使呈一凹面,放半夏末于患处,外贴胶布。

  头癣:生半夏20克,斑蝥5克。浸泡于200毫升白酒中,7天后用药酒涂擦患处。每天2~3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

  口腔溃疡:生半夏、乌贼骨等分,研细末,撒患处。每日2~3次,连用3天。

  肩周炎:生半夏、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每日一次。

  梅核气:姜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眩晕: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天麻10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呕吐反胃:制半夏12克,生姜6克,伏龙肝100克。先将伏龙肝打碎入锅,加清水500毫升,武火煎30分钟,过滤留汁,加入半夏、生姜同煎取汁,代茶频饮。

半夏如何入药治疗疾病相关文章
近代名医张锡纯因喜用大剂量石膏而被称为“张石膏”。他说:“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石膏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其味辛甘、性寒。生石膏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热病壮热不退、烦渴、神昏谵语、发狂、发斑、肺热喘咳、中暑、胃火头痛、牙痛、口舌生疮。煅石膏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 血栓性脉管炎:生石膏250克,研为细末,桐油10
发布于 2023-12-04 20:28
0评论
半夏泻心汤 出处:《伤寒杂病论》。 分类:和解剂,调和肠胃。 组成:半夏(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黄连(3克),大枣(4枚)。 方诀: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
发布于 2024-02-08 15:41
0评论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其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主治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头晕不眠等症。 一、植物学特征 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厘米。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呈心形,两年后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呈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叶子两面光滑无毛。花期在5~7月,果期在8~9月,浆果成熟时呈红
发布于 2024-02-08 15:35
0评论
半夏的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功用主治: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本品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
发布于 2024-02-08 15:15
0评论
山药是一款很好的滋补美食,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及各种营养元素,同时山药也是可以入药的,民间也有很多山药治病的偏方。那么山药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山药治病偏方! 治腹泻:山药150克洗净去皮,切成块状;糯米150克,淘洗干净。先将糯米煮粥,半熟时放入山药块,粥熟即可食用。适用于脾虚、大便滑泻、小便不利兼有咳喘者。 治呕吐:制半夏10克,用温水淘洗数次后,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
发布于 2023-12-05 14:07
0评论
1半夏泻心汤这种重要十分的常用,临床上有许多疾病都会选择这种汤药,里面的主要成分有半夏,甘草,白术,苍术,陈皮等等,在临床上具体应用的时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还可以加上其他的药物。 2半夏泻心汤这种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心火比较旺盛而导致的疾病,比如说患者会经常出现失眠的情况,总是感觉心里面比较烦躁,手心和脚心总是会比较发热,这种情况下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治疗。 3使用半夏泻心汤来进行治疗的时候还可以
发布于 2024-02-08 15:28
0评论
儿童血性胃肠炎:取鲜仙鹤草100克,凤尾草100克,鲜马齿苋100克,捣烂绞汁加适量蜂蜜口服。妇女经血不止:仙鹤草50克水,煎口服,日3次。 感冒咳嗽:仙鹤草30克,草珊瑚30克,水煎口服,日3次。菌痢:取仙鹤草40克,地锦草30克,水煎,脓多加红糖,血多加白糖,分3次服;或取鲜仙鹤草100克,鲜马齿苋200克,水煎频服。均为成人一天量,儿童酌减。 慢性胃炎:取仙鹤草50克,水煎3次,每次煎沸
发布于 2023-09-13 14:39
0评论
说到栀子花,不仅在于其美观所带来的观赏价值,还具有环保价值。可净化空气,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和吸收作用。再者,其花、叶、果、根还可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栀子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腹鼻,白癞赤癞疮疡。”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等。 用栀子叶、
发布于 2023-09-18 23:05
0评论
牛蒡,菊科植物,生命力极其顽强,即使受了致命的摧折仍能顽强地生长,它的果实就是牛蒡子。它在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牛菜”,据说是因为牛特别喜欢吃它的根叶,且吃饱后力气大,因此它的种子又被称为“大力子”。果实难看且多刺钩,易附着在衣物上,人们讨厌它,故又有了“恶实”的称呼。而老鼠碰着它常钩粘于身难以摆脱,故又名“鼠粘子”、“鼠见愁”。 牛蒡子性味辛、苦、寒,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的功效
发布于 2024-01-02 12:56
0评论
菊花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菊科植物,不但可以治疗目赤肿痛,还能起到治疗头晕、目眩等症状的作用。那么菊花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菊花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菊及其变种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毒,平肝阳。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菊花疏
发布于 2024-03-23 13:3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