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2-25 04:17

  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肿瘤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肠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以带蒂或不带蒂。在大肠息肉中,有些是肿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占70%~80%,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而非肿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它们的发生、发展与大肠癌关系不大。

  肿瘤性息肉分三种,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这三种腺瘤是病理上的三种分类。一般地说,小的息肉多数是管状腺瘤,大一点的息肉是混合性腺瘤,再大一点的息肉则是绒毛状腺瘤。不同种类的腺瘤,癌变机会不一样,管状腺瘤较低,混合性腺瘤稍高,绒毛状腺瘤最高。另外,腺瘤癌变率也与大小有关,1厘米大小者为1%~2%,1~2厘米大小者为10%,2厘米大小者为40%。

  癌变时间为5~10年

  从癌变时间上来看,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至少5年,平均5~10年。另外,有资料表明,单个腺瘤者29.7%发生癌变,2~5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51.7%~76.9%,6~48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80%。

  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概率很大,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因此,一旦病理检查发现该息肉是绒毛状腺瘤,必须及早摘除。而家族性息肉病是与遗传有重要关系的疾病,属癌前病变,如果不做任何治疗,最后发展成大肠癌的风险很高,也必须积极切除。

  手术、检查需谨慎

  目前,大肠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内镜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创伤不大,但技术要求高,出血和穿孔危险性大。更重要的是,内镜手术切除前,如果还不能完全肯定所切组织是大肠腺瘤还是大肠癌,病人就将面临肿瘤未切干净、容易复发,以及切除过程中肿瘤扩散、转移、种植等后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腺瘤可能只有一个,也可以发生多个,发生多个的机会在30%左右。因此,医生大多会仔细检查病人身上可能存在的其他大肠腺瘤。另外,大肠腺瘤很容易复发,据统计,病人再发腺瘤概率为30%~50%。因此,腺瘤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通常,病人手术后头1年应随访1次,以后每2~3年随访1次,有的需要终身随访。

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相关文章
家住徐汇区的72岁的沈先生,最近一直睡眠不好,顾虑重重,就是因为一枚小小的肠道息肉。最近上海各大社区开展大肠疾病普查,化验大便两次潜血阳性,在社区医生的建议下,沈先生鼓起勇气接受了肠镜检查,果然有所发现,在乙状结肠、降结肠发现了几个小小的突起,都在几个毫米大小,最大的一个1.5cm,肠镜医生告诉沈先生,这是息肉,多为良性,肠镜下切除送病理诊断即可。于是沈先生在门诊很顺利地接受了肠镜下的息肉切除。
发布于 2023-01-29 10:17
0评论
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后,相信所有的病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我的息肉会癌变吗?并且或多或少会为此焦虑不安。实际上,95%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但是只有不到10%的腺瘤性息肉会发生癌变,有些息肉容易发生癌变,有些则不会发生癌变。根据息肉的性质不同,大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则可能发生癌变。最近的研究也表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
发布于 2023-01-14 08:26
0评论
1、大便带血 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自我药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2、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 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3、便秘和腹泻 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 4、腹痛 有长期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在排
发布于 2024-02-25 04:03
0评论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黏膜剥离嵌除法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
发布于 2024-02-25 03:57
0评论
大肠息肉(Colonic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腺瘤性、增生性、炎性和错构瘤性四种,腺瘤性息肉与肠癌发生关系密切,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另外三种息肉和肠癌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内镜下发现息肉,应给予择期切除。由于这两种息肉单靠医生的肉眼并不容易区分,故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切除后的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分类诊断。大肠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仅有个别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
发布于 2022-10-03 03:03
0评论
世界万物本就有规律可循,从出生到消逝,循环往复。人的身体也必然经历衰退的过程,从出生时的健康宝宝,到后来随着时间变换,基于自身习惯或者客观环境影响,人的身体会慢慢发生变化,当然包括不可避免的“疾病”侵袭。直肠息肉就是多源于不良生活习惯,那么罹患直肠息肉该如何处理呢?有人说直肠息肉可能会癌变,因此必须必须要手术切除,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直肠息肉一般属于一种良性病变 息肉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
发布于 2023-09-18 11:28
0评论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样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
发布于 2024-02-25 04:10
0评论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 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发布于 2023-11-12 00:50
0评论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肠镜下治疗技术突飞猛进,很多息肉甚至早期肿瘤在内镜下切除已经不是技术问题。问题在于哪些病灶适合在内镜下切除,哪些建议手术切除,哪些内镜下切除后根据病理结果建议追加手术,这些已成为越来越多患者心中的“纠结”。 大肠息肉其实只是一个形态学上笼统的概念,发生在肠粘膜的隆起型病灶的总称。细分有很多类型,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儿童性息肉、腺瘤、家族性息肉病、其他少见类型等
发布于 2024-02-17 01:10
0评论
由于职业的关系,常常有人问起我这样的问题“现在的肠癌的人那么多,我会不会也的这种病啊?”。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问题。的确,大肠癌现在越来越多见,据最新统计: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3~16万人,20年来发病率平均每年递增2%。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大肠癌呢?首先是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这里主要指直系亲属中有患大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有的,以及患病年
发布于 2023-03-01 23: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