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2-25 18:26

  房事多汗

  本病属中医学中“汗证”、“虚劳”等范畴。男子房汗不足为怪,然汗出过多则属病态。本病以虚证为主,多为气血阴阳不足。《黄帝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相当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精血液关系密切。本病与五脏相关,尤与心、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汗为心液,肾藏精,主生殖,故与房劳所致疾病关系密切。房劳过度,耗伤阴精阳气,若阴津被扰,虚火内生,可见潮热盗汗;若阳气损伤,则腠理不固,更使气随汗泄。本病的中医治疗需立足于辨证治本,在此基础上酌加收汗止汗药味兼顾治标,下面介绍一下分型论治。

  1、心血不足症

  症状:见房事汗出,或伴盗汗,心悸不寐,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治宜补血养心敛汗。

  治疗:代表方可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为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龙眼肉、远志、甘草、大枣、木香、煅龙骨、煅牡蛎等。

  2、肾气不足症

  症状:见房劳后汗出,腰酸软无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夜尿频多,舌淡,脉沉,两尺尤弱。

  治疗:治宜培补肾元,益气敛汗。代表方可用大补元煎加减。常用药为人参、熟地、山药、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菟丝子、五味子等。

  3、心肺气虚症

  症状:见行房汗出,动则加重,紧张善思,多梦倦乏,气短懒言,易于感冒,舌质淡,脉细弱。

  治疗:治宜益肺固表,养心宁神。代表方可用玉屏风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常用药为黄芪、白术、防风、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大枣、甘草等。

  4、营卫不和症

  症状:见房事汗出,微恶风或发热,腰背肌肉酸楚,或伴头痛,或表现#身、某局部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治疗:治宜调和营卫。代表方可用桂枝汤加减。常用药为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牡蛎等。

  5、肝肾阴虚症

  症状:见房劳潮热汗出,夜寐盗汗,或伴梦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治宜滋补肝肾,降火敛汗。代表方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药为知母、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等。

中医辨证治疗房事多汗症相关文章
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常用的食疗验方: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
发布于 2024-05-18 10:21
0评论
一、肾阴不足肝阳偏亢 【表现】烦躁多动,冲动任性,神思涣散,难以自控,动作笨拙,五心烦热,两颧发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而数。 【治法】治宜滋阴潜阳,补肾平肝。 【方用】左归饮加减,常用熟地、山药、知母、黄柏、枸杞子、茯苓、丹皮、山茱萸、炙甘草等。 二、心脾气虚 【表现】为神疲乏力,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不佳,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治法】治宜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
发布于 2023-03-30 23:43
0评论
    临床上常见的有:1、全身出汗:      多是由于卫气(阳)虚不固所致,服用益气固表温阳的药物多有效,如玉屏风 散,桂枝去桂加附子龙骨牡砺汤多有效。2、胸前颜面部处汗:      多由于卫虚不固,相火不降,肾阴亏虚所致,临床上大部份更年期潮热出汗都为这一类型,治疗从固位,降火,滋肾阴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常用的方剂有黄芪桂枝五物汤、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二仙汤等。3、手足出汗:      
发布于 2023-03-20 19:56
0评论
中医治疗多汗症很有特色,在治疗是既考虑病人体质的强弱,脏腑功能失常的程度,又结合病人职业、环境、气候和和生活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多汗症病情变化和轻重缓急,确定治疗法则。 中医治疗多汗症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症应及时处治,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糯稻根须等。 有止汗功用的食
发布于 2024-07-15 11:40
0评论
头汗症是指仅头面部或者头颈部出汗较多,而身体无汗的病证。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曰:“头者,诸阳之会也。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汗见于头也。”头汗症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味觉性出汗。头汗一症,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其作了全面、详尽而精辟的辨证论治,正如《吴中医集临证度针》所言:“头汗:别处无汗,热不得外越,但上蒸也。或因黄郁未发,或因湿家误下,或因水结胸蒸,或因火结热迫,或因阳明蓄血,或因热入血室,并详
发布于 2024-10-02 06:46
0评论
概述 汗疱疹的患者是很难受的,经常晚上睡不好觉,有时候水泡破了还会有水流出来,要及时的处理干净,患处非常的痒也要忍着,汗疱疹患者注意避免搔抓患处,这是因为搔抓可导致病情恶化,在治疗方面基本的治疗是以止痒为主的,很多患者都想根治这个疾病,但是效果不是很有效果。下面我就来了解一下汗疱疹的中医根治偏方,希望我的经验可以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 1、 汗疱疹是皮肤湿疹的一种,对称性的发生于手或脚的侧
发布于 2023-02-15 20:13
0评论
1、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O克,银
发布于 2024-04-21 10:51
0评论
1.药物治疗 (1)外用药常用的止汗剂包括20%~25%氯化铝溶液、0.5%醋酸铝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药使用次数过多,会引起局部干燥、轻度皲裂或严重刺激现象。 (2)内用药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疗相关的原发疾病。镇静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剂量抗焦虑药(地西泮、羟嗪、多塞平等)对情绪性多汗症有效。较大剂量的抗胆碱能药才具有抑制汗液
发布于 2024-02-04 00:40
0评论
1.具有特殊臭味,有的发出的臭味很轻,也可很重而触鼻难闻,多数病例伴有多汗症。 2.主要见于腋窝、足部、外阴部、肛周及女性乳房下等汗液不易蒸发的部位,而以腋臭最为常见。 3.大多与汗液有关,因此夏季加重而冬季较轻。 对于泛发性多汗症,必须治疗原发疾病。多汗症是顽固难治的疾病。全身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只能有暂时的疗效,口干,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等副作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局限性多汗症,用20%~2
发布于 2024-02-04 00:53
0评论
1.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热;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糖尿病、低血糖、妊娠和绝经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脊髓和周围神经的损害),帕金森病、嗜铬细胞瘤、水杨酸中毒、虚脱等亦可导致全身性多汗。 2.局部性多汗症常初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成年后自然减轻的倾向。多汗部位主要在掌跖、腋窝、会阴部
发布于 2024-02-04 00: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