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0-02 06:46

  头汗症是指仅头面部或者头颈部出汗较多,而身体无汗的病证。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曰:“头者,诸阳之会也。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汗见于头也。”头汗症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味觉性出汗。头汗一症,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其作了全面、详尽而精辟的辨证论治,正如《吴中医集临证度针》所言:“头汗:别处无汗,热不得外越,但上蒸也。或因黄郁未发,或因湿家误下,或因水结胸蒸,或因火结热迫,或因阳明蓄血,或因热入血室,并详《伤寒论》。”仲景之后的医家亦多有补充,使“头汗”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日趋完善。 中医称为头汗:

  汗出仅限于头面部或头颈部,称为头汗或称但头汗出。产生头汗的原因可见于:

  上焦邪热熏蒸:

  病人头面多汗,兼见面赤、烦渴、舌尖红、苔黄、脉数等症。

  头为诸阳之会,上焦邪热循阳经上蒸于头面,逼津液外泄所致。

  中焦湿热蕴蒸:

  若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纳呆,小便不利,苔黄腻等,为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津液上越所致。

  饮食汗,指饮食后随即汗出,甚至汗下如雨。

  头汗症,在《伤寒杂病论》基础上,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和补充,使头汗症的认识日趋完善。从头汗症的病因病机来看多与湿热、血瘀等病理因素有关,而且头汗症的发生不仅仅是体现在头面部或头颈部的多汗,而且与中医学的心、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病变有关,所以临床上头汗症的辨析,乃至治疗,应结合其他相兼症状全面分析,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头部多汗症中医怎么治疗相关文章
中医治疗多汗症很有特色,在治疗是既考虑病人体质的强弱,脏腑功能失常的程度,又结合病人职业、环境、气候和和生活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多汗症病情变化和轻重缓急,确定治疗法则。 中医治疗多汗症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症应及时处治,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糯稻根须等。 有止汗功用的食
发布于 2024-07-15 11:40
0评论
1.足跖多汗者应勤换袜,穿透气的鞋。可用氯化铝溶液在夜间涂敷,有一定疗效。患者先擦干有汗的部位,然后涂上溶液,用塑料薄膜覆盖。第二天早上去掉薄膜并洗净涂药部位。有些人需要每天涂药两次,通常病情可在一周内缓解。如果溶液刺激皮肤,应除去塑料薄膜。乌洛托品溶液也有助于控制大量出汗。水电离子透入法,是用一种弱电流作用在出汗部位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2.精神紧张者宜用溴剂、谷维素或安定。出汗重者可酌情用
发布于 2024-10-02 06:33
0评论
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常用的食疗验方: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
发布于 2024-05-18 10:21
0评论
因为患有多汗症的患者,很多时候被这种疾病危害着身体的健康,要正确认识该疾病的各个时期表现症状,临床上有的多汗症患者,有些因为出汗过多致使走路打滑摔跤;有人手心汗多到一写字,纸就皱了,这些都影响到了正常工作生活。对于手汗症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界定出汗多少才是出汗过多。有些人因为遗传或是其他因素,天生就比别人出汗多,但他们不一定就是多汗症患者。但如果你突然出汗变多,在不该出汗的环境里汗如雨下,
发布于 2024-10-02 06:53
0评论
房事多汗 本病属中医学中“汗证”、“虚劳”等范畴。男子房汗不足为怪,然汗出过多则属病态。本病以虚证为主,多为气血阴阳不足。《黄帝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相当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精血液关系密切。本病与五脏相关,尤与心、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汗为心液,肾藏精,主生殖,故与房劳所致疾病关系密切。房劳过度,耗伤阴精阳气,若阴津被扰,虚火内生,可见潮热盗汗;若阳
发布于 2024-02-25 18:26
0评论
1、单纯的味觉性多汗,应避免饮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2、精神因素所致的多汗症,应积极自我调整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愤怒、恐怖及焦虑等。 3、生活应有规律,要保持心情开朗,且不宜做剧烈运动。 4、平时应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多洗澡,每天用肥皂水清洗,破坏细菌生长环境。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尽量减少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衣着要透气凉爽,出汗后及时擦干,并外用爽身粉,外用药物。 6、在
发布于 2024-10-02 07:00
0评论
原发性多汗症 青少年时期多发,表现在躯体汗腺密集区域(头面部、掌跖、腋窝、胸背部等)对称性多汗,精神紧张、激动等情况尤甚,全身体检正常可诊断。 鉴别诊断 多汗作为一种临床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许多疾病又可伴发多汗,所以在多汗症的鉴别诊断中,应注意寻找病因,与以下疾病鉴别。 (1)间脑综合征 由于肿瘤、炎症、颅脑损伤、中毒或血管性病变压迫或影响下丘脑后部交感神经系统中枢而出现全身性多汗。根据病因
发布于 2024-10-02 06:40
0评论
    多汗症4问1、什么是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多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汗出。交感神经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多汗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红使患者每日处在无奈、焦躁或恐慌之中。中医认为是卫(阳)表不固,阴阳失衡所致。2、多汗症有哪些表现?临床多四类症状:1.虚弱症状:乏力,不耐劳,动则
发布于 2023-03-20 19:31
0评论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等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手脚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可分以下虚、实两种类型: 1.脾胃虚弱者。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尤以双脚出汗更为常见,占到70%~80%。对于脾
发布于 2023-12-05 15:47
0评论
1.药物治疗 (1)外用药常用的止汗剂包括20%~25%氯化铝溶液、0.5%醋酸铝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药使用次数过多,会引起局部干燥、轻度皲裂或严重刺激现象。 (2)内用药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疗相关的原发疾病。镇静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剂量抗焦虑药(地西泮、羟嗪、多塞平等)对情绪性多汗症有效。较大剂量的抗胆碱能药才具有抑制汗液
发布于 2024-02-04 00:4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