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机能活动主要依靠气血,气血在经脉中有一定常数,针刺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和气血,使之恢复平衡。就气而论,它代表人体内最原始、最根本的精微物质和各种复杂的功能活动。气在体内弥漫散布,周流不息地运转,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人体发生疾病时,正邪相搏,阴阳失调而气机紊乱,针刺治疗就是通过经络气血的全面联系,根据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属性,施行相应的针刺手法,决定留针、快针,以调整脏腑经络气机,使营卫气血恢复正常,阴阳复归平衡,疾病痊愈。作为医者,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求医生在针刺施术时,做到精神内守,神志专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密切观察病人的神态变化,体察针下感应,用心于针,直到针下产生得气,才能收到良好疗效。像我师父陈新华这样有功力的医生,他还能通过针将气运于病人的体内往复循环,一次打通所有不通之处。但此法极耗医生本人的元气,我师父每次给病人运气针灸完毕要喝两壶水,然后静坐练功一两个小时,有时甚至要练半天才能恢复元气,病人若不是行善积德功德圆满之人,我师父是不会予以此法治疗的。下面就妇科常见的崩漏、带下,及子宫肌瘤谈谈我个人的针灸治疗方法。
崩漏是妇女子宫出血的征候。崩,指出血量多,来势急骤;漏,指出血量少,淋漓不绝。在发病的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多以崩漏并称。该病证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受损,不能固摄,临床以虚证为多。
经漏多由体质孱弱,气虚不能摄血,冲任不固,以致月经淋沥不断,色淡而不鲜。或因经期内行房,致伤胞宫而成,则多少腹疼痛。此外如寒热邪气客于胞中,或忧思郁结气滞不宣,皆可造成经漏。其证象:经来不断,淋沥无时,所下不多,或时行时止,或少腹绵绵作痛,神疲肢倦,饮食减少,脉沉细或数。
关于崩血,张石顽是这么讲的:“崩之为患,或脾胃虚损,不能摄血。或肝经有火,迫血妄行,或怒动肝火,血热沸腾,或脾经瘀结,血不归经。凡此皆足造成血崩。悲哀过度,亦是主因。”其证象:突然下血不止,患者顿呈贫血状态,全身皮肤苍白,口唇爪甲尤甚,心虚,肢麻,眩晕,耳鸣,甚则不省人事,脉芤或沉或浮。
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一种粘稠液体,如涕如脓,因与带脉有关,故称带下。发病原因大都是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肾气不足,下元亏损,致使带脉失约,任脉不固,临床以脾肾虚较为常见。夹血者为赤带,属热。少腹隐隐作痛,阴道灼热,所下之物或夹秽臭。属寒者不痛,不秽臭,所下之物白色为多。亦有因思虑过度、手淫、房事不节而感者。若出现赤、白、黄、绿、黑五色带,一定是病变成了癌症,需要引起重视。
在针灸治疗方面,无论崩漏还是带下,温补脾肾是重中之重。元代著名针灸大家窦汉卿在《标幽赋》里就明确指出:“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健脾益气可以增加固摄作用,补肾壮阳可以加强摄纳作用,这些治疗法则都是治疗崩漏、带下病的有效大法。
我在治疗崩漏时最常用的是奇穴断红,此穴有补气固涩的作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很好。治疗崩漏的方法当然是用十四经上的大敦穴为最好,其次是隐白,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脾统血”,月经出血量不正常与肝脾有关,大敦为肝经井穴,隐白为脾经井穴,两者都能治急症。一般针刺即有效,病势急也可在此二穴直接灸效果尤佳。隐白位于下肢大趾之端,连接阳经之气,有升发之功,故可治下血崩漏之证,是止血治标之主穴。经漏加灸关元、气海、百会、肾俞、命门,血崩加灸三阴交、隐白、大敦、百会、关元、中极。若是发脾气暴怒引起的血崩,可取双侧曲泉穴,用泻法,留针20分钟,针刺一两次即愈,因为此证属肝经火灼,迫血妄行所致。《灵枢﹒厥痛》篇云:“病注下血,取曲泉”,曲泉是木经的水穴,泻曲泉有平肝泻火,滋阴清热之作用,标本皆能兼顾,故用以治疗肝火血崩有奇效。
子宫若有疼痛,加针陷谷、承浆二穴。陷谷穴与肺、大肠通,有一股金气,有理气的作用,属土经的木穴,在五行上跟木跟肝相关,能疏肝理气,调理肝脾,月经的疾病常常要用针灸或用药来疏肝,另外,阳明经多气多血能调理气血,这个穴位在足阳明胃经上,治疗生理痛作用很好,因为它是木穴可以疏肝,又是胃经的穴位多气多血所以可以调理气血。承浆穴也是治疗生理痛很好的穴位,它可以说是任脉的井穴,井穴可以开窍去寒,任脉通到阴部,承浆穴可开窍去其寒,另外它也是手足阳明经脉的交叉点,手足阳明有调理气血作用,月经疼痛多半是因为气血不通,气血瘀滞,或下焦虚寒所致,因此针刺承浆穴效果也不错。
带下病我一般选择手太阴肺经肩部肌肉丰厚处阿是穴针刺,此处痛点在肺经上,肺主气,有理气作用,此处肌肉丰厚,脾主肉,又可健脾祛湿,赤白带一般都是脾虚湿重或气不固摄,针刺此处阿是穴两者兼治,故可以去带。当然还有其他组穴也可以选择,只要是健脾、益气的穴位都可以,这里不再累述。
子宫若有肌瘤,不仅要用毫针,还要加以火针、艾灸,以微通,温通经脉,调气行血,消癥散结,从而达到祛除肌瘤的目的。此病初期,多因气血瘀积而致癥块,发于胞宫,古人称之为“石瘕”,此时正气尚充,故为邪实之证,可治以活血化瘀、调气散结法,以火针刺关元、大赫、气冲、中极、水道、归来、血海、三阴交等穴温通经脉,行气血散结可愈。如病程日久,冲任失调,月经发生异常,多有出血不止等症,久之气血两亏,旁及五脏六腑,变生诸症蜂起,此时瘤体未除,而正气已虚,故为虚中夹实,实中夹虚之难治之证,其治法当以补泻兼施,微通、温通之法酌用,方能奏效。若虚实之比,气血虚已成标急之证,治以刺关元、中极补肾气,刺隐白补脾气以统血止血,灸痞根以温通经气,消散结块。痞根穴出自《重编医经小学》一书,位居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半,古人每遇痞块、瘰疬之证,常用此穴针或灸之。我治子宫肌瘤,多艾灸此穴,临床效果甚好。有些病人是肝郁引起的虚实夹杂之证,可先针行间调肝气而化瘀,刺八髎、中空通经调气以散结,灸痞根以温通,临床效果也不错,因病人久病体虚,在复诊中可加刺肾俞、脾俞以补脾益肾,调补气血,以上穴位共同起到了调气止血、通经散结、治愈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