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17 01:45

  花卉芍药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赤白芍药对不少专业人士来说也有所不知,甚至犯知识性或科学性的错误。所谓赤白芍药,即中药赤芍(古称赤芍药)和白芍(古称白芍药)的合称。国家标准的和大学教科书规定的赤芍和白芍均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但它们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却大相径庭。一个物种成为两种效用很不相同的中药,实在不可思议,让人匪夷所思。究竟是博大精深,还是故弄玄虚。实有必要且迫切需要向受教育者、使用者和其他学科说清楚、讲明白,至少要把问题的尖锐性和挑战性提出来讨论和研究。

  芍药始出中岳山谷,今白山、蒋山、茅山、淮南、杨州、江浙、吴松处处有之,而园圃中多旖植炙。春生红芽,花开于三月四月之问,有赤白二色,又有干叶、单叶、楼子之不同,入药宜用单叶之根,盖花薄则气藏于根也。开赤花者,为赤芍。开白花者,为白芍。

  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芍药春生红芽,秉厥阴木气而治肝。花开三四月间,秉少阴火气而治心。炎上作苦,得少阴君火之气化,故气味苦平。风木之邪,伤其中土,致脾络不能从经脉而外行,则腹痛。芍药疏通经脉,则邪气在腹而痛者,可治也。心主血,肝藏血,芍药秉木气而治肝,秉火气而治心,故除血痹。除血痹,则坚积亦破矣。血痹为病,则身发寒热。坚积为病,则或症或瘕。芍药能调血中之气,故皆治之。止痛者,止病腹之痛也,肝主疏泄,故利小便。益气者,益血中之气也。益气则血亦行矣。

  白芍药气味酸平。元明诸家相沿为酸寒收敛之品,凡里虚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敛。夫《本经》主治邪气腹痛,且除血痹寒热,破症坚积聚,则新产恶露未尽正宜用之。若里虚下利,反不当用也。

  白芍、赤芍各为一种,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寒赤温,白入气分,赤入血分。赤芍秉少阴厥阴之气,白芍秉厥阴之气。

什么是赤白芍相关文章
中药芍药以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白芍和赤芍,以现代中药药理认识而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中药材。但植物学的角度来看,白芍与赤芍又同属一科植物即毛茛科,且几乎是同种,可谓原系一家。今天已经将二者从药理上分得一清二楚。 赤芍功效 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
发布于 2024-03-17 01:51
0评论
赤芍和白芍的共同点: 赤芍和白芍均可止痛。但白芍长于柔肝止痛,多治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多治肝郁血滞之胁痛、血滞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 赤芍和白芍的不同点: 白芍可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敛阴止汗。常用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及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阴虚盗汗。赤芍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
发布于 2024-02-20 01:33
0评论
1、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100克黄柏100克(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2.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地榆各50克.上三味捣筛每服15克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3.治疗五淋:赤芍药50克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5克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4.治
发布于 2024-03-17 01:58
0评论
芍药(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
发布于 2024-02-12 06:17
0评论
芍药(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
发布于 2022-12-15 12:45
0评论
不管是食物还是药物,再相似的食物都是有所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将它们分开来的原因之一。每种食物都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各自都拥有着对身体有益的营养价值,所以了解它们才能够更好的去食用它们。那么白芍和赤芍的区别是什么呢? 芍药(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
发布于 2024-05-22 01:24
0评论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有3/4的患者不能找到病因,有约半数的患者病程持续1年以上,有些甚至终生不愈,对于这种病情不明、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荨麻疹临床上称为顽固性荨麻疹。对于顽固性荨麻疹,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使用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黄芪赤风汤原料:黄芪30g,赤芍15g,防风10g,地肤子15g,,蝉蜕12g,徐长卿12g,,炙甘草10g
发布于 2023-11-15 15:42
0评论
白芍选方: ①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②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③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
发布于 2023-09-16 10:23
0评论
(一)白芍主要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事不调,痛经,崩漏,营卫不和,恶风自汗,肝郁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及肝阳眩晕头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炮制品的镇痛作用较生品明显,充分说明白芍炮制的意义.《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载有:“白芍切制法”和“酒白芍,炒白芍,土炒白芍”的炮制法. (二)炒白芍和酒白芍的炮制法 1,炒白芍:将麸皮10公斤撒于热锅内,待
发布于 2024-01-02 21:45
0评论
芍药(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
发布于 2023-09-16 10:0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