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甲硝唑(灭滴灵)。
局部治疗
红肿期可用荚蓉膏或化毒散软膏外敷,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或可用铁箍散软膏与化毒散软膏各半调匀外敷。破溃后可用甲字提毒药捻,朱红纱条换药.若脓毒已尽,可外用甘乳膏,促其收口。
中医疗法:中医上根据不同病症表现有不同的治疗药方。
风热痰毒: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咽痛,口干.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敷。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化痰消肿。可用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16克,薄荷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3克,夏枯草12克,荆芥12克,玄参12克,浙贝12克,僵蚕12克,生甘草12克。若热甚可加黄芩、山栀、板蓝根,若有便秘症状则可以加大黄。
肝郁痰火:肿块发生在腋下,全身发热,头痛,舌虹,苔黄,胸胁牵痛,口苦咽干。
治疗方法:清肝解郁,化痰散结。可用柴胡清肝汤加减:柴胡12克,川楝于12克,黄芩12克,生地16克,玄胡12克,牛蒡子12克,瓜蒌皮12克,浙贝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生甘草7克煎药。若肝火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龙胆草、车前子。
温热蕴结:肿块发生在腹股沟部,全身发热,患肢拘急,小便黄热。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苔黄腻,脉敷。可用五神汤合草薢渗湿汤加减,紫花地丁12克,蒲公英12克,忍冬蘑16克,黄柏12克,车前于12克,生苡仁16克,川牛膝12克,浙贝母12克,川楝于12克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