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20 00:46

  一、点刺拔罐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点刺拔罐法:选大椎穴、肺俞穴, 点刺放血、拔罐, 每日1 次, 每次留罐15m in。在留罐时,即可见风团开始逐渐较前变小, 拔罐后可感觉刺痒明显减轻。7d 为1 疗程,1 至3 疗程观察疗效,

  二、半刺背俞穴加电针体穴配合耳压治疗慢性荨麻疹

  治疗方法 (1)半刺: 让患者伏卧, 暴露背部, 选取一支0. 5 寸28 号毫针,常规对医生手指、针具、背部膀胱经所在两线消毒,以右手拇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扶针体,使针尖露出中指尖0. 1 寸左右,施术部位自大椎穴旁开1. 5 寸和3 寸处开始,从上而下至大肠俞穴止,每隔1 寸(同量寸) 快速浅刺1 点(即半刺) ,先刺右侧、再刺左侧,隔日1次,5 次为1 疗程。 (2)电针: 取双侧曲池、风池、血海、足三里,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行提插补泻手法,血海、足三里用补法,曲池、风池用泻法,左侧施补法与右侧施泻法的各一对穴分别连结同一对电极,每天左右补泻穴对轮流连结电极,选用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每日治疗1 次,每次留针30m in,10 次为1疗程。 (3)耳穴按压: 首先选好体大饱满的王不留行籽, 然后探查耳中, 荨麻疹点,下屏尖、肺、脑处敏感点, 常规消毒耳廓部皮肤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敏感点上,用手指按压胶布,使耳穴部有明显胀、热、痛感,每日按压耳穴3~ 4 次,每次按压3~ 5m in,5d 后,更换另一侧耳穴贴压,2 次为1 疗程。

  三、神阙穴围刺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

  治疗方法 (1)神阙穴围刺:患者仰卧位,神阙穴周围2cm以内皮肤常规消毒,用30号40mm毫针于为神阙穴外周皮肤上、下、左、右各0.5mm处分别快速刺入皮下,入皮后缓缓进针至“得气”,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其间不行针。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5天开始第2个疗程。

  (2)火罐治疗:针刺治疗后,病人改为俯卧位,取双侧肺俞、脾俞、肾俞穴或指压背部膀胱经敏感处,用市售3号玻璃火罐,闪火法拔罐15min,2日1次,3次1个疗程。如皮疹痒甚、色红者,加用大椎穴刺血拔罐,放血1~2ml,3日1次,2次1个疗程。休息5天开始第2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并随访1年后评定疗效。

  四、针灸扣刺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

  治疗方法 (1)治疗组针灸治疗: 取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尺泽、三阴交穴, 常规消毒,30 号1.5~ 3 寸毫针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 in。留针时用清艾条施温和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感到温热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5~ 7m in,灸至皮肤红晕为度。

  (2)扣刺拔罐治疗: 肺俞、大椎、风市、血海, 用梅花针轻轻扣刺上穴,以局部皮肤潮红,隐隐渗血为宜,选合适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坐罐于扣刺后的穴位上,留罐15m in。

  以上两种疗法隔天交替使用,8 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

  五、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具体方法:利用5ml注射器,待肱静脉处局部常规消毒以后抽取静脉血3-5ml,不做任何处理立即注射到下列五组穴位中任意一组:(1)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脾俞;(2)双侧胃俞,双侧肾俞;(3)双侧血海,双侧足三里;(4)双侧三阴交,双侧风市;(5)双侧合谷,双侧曲池等。局部得气以后,缓慢推注,每个穴位1ml左右。隔天针刺注射1组。

  六、耳穴刺络放血法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治疗方法:(1)耳穴刺络放血疗法:

  取穴:神门、肺,荨麻疹点,肾上腺,操作方法:病人端坐,首先轻柔耳廊,使其充血,然后用2%碘酊消毒穴位,再用75%酒精脱碘,然后使用三棱针依次点刺上述穴位,每个穴位挤压出血3~5滴,完毕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止血,每天治疗1次,每次取单侧耳穴进行治疗,双耳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

  (2)穴位自血疗法:

  主穴:曲池、血海、膈俞、足三里。配穴:肠胃积热加天枢,风邪侵袭加大椎,呼吸困难加膻中,恶心、呕吐加内关,每次治疗选用4个穴位、轮换使用。操作:视穴位情况,患者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于患者肘正中静脉常规消毒,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取静脉血约5ml,将穴位严格消毒后,将针刺入,有针感回抽无血后快速注入穴位,每穴注入静脉血1ml,出针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每隔2天治疗1次,4次为1 个疗程。

  以上关于慢性荨麻疹的穴位疗法,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有疑虑,可咨询相关专业医师。

慢性荨麻疹的穴位疗法相关文章
一、点刺拔罐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点刺拔罐法:选大椎穴、肺俞穴,点刺放血、拔罐,每日1次,每次留罐15min。在留罐时,即可见风团开始逐渐较前变小,拔罐后可感觉刺痒明显减轻。7d为1疗程,1至3疗程观察疗效, 二、半刺背俞穴加电针体穴配合耳压治疗慢性荨麻疹 治疗方法(1)半刺:让患者伏卧,暴露背部,选取一支0.5寸28号毫针,常规对医生手指、针具、背部膀胱经所在两线消毒,以右手拇指,食指挟持针柄,中
发布于 2024-10-19 00:12
0评论
概述 对于咽炎患者来说,最不愿意过秋冬季节了,因为温差较大,非常的容易引起咽炎的,所以咳嗽、咽痛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平时一定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不要刺激到咽部。下面我给大家推荐几种穴位疗法,对于治疗咽炎效果也是不错的。 步骤/方法: 1、 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率达81%。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是一种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
发布于 2024-01-15 00:19
0评论
如果怀疑自己得的是慢性荨麻疹,需要先请大夫为自己进行诊断,避免未诊断就治疗的现象。荨麻疹患者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若有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或细胞计数正常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多,或同时有中性颗粒。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检也有同样的情况。慢性荨麻疹发病约占荨麻疹的2/3。风团反复发生,时多时少,常经年累月不愈,可达2个月以上。在经过中时轻时重,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
发布于 2024-08-25 10:59
0评论
一、按摩腹部1.摩腹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或双手叠加按于腹部,按顺时针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力量适度,动作流畅。约3~5分钟。 2.按揉天枢穴仰卧于床上,用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中指适当用力,顺时针按揉1分钟。 3.掌揉中脘穴仰卧于床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 4.推肋部仰卧于床上,两手掌放在体侧,然后用掌根从上向下推两侧肋部,反复做1分钟。
发布于 2023-03-10 19:32
0评论
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
发布于 2023-03-27 06:01
0评论
埋线减肥是针灸减肥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用埋线器具将蛋白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5天左右自然被溶解吸收),来达到减肥的目的,此法15天埋线1次,免除了肥胖患者每天“针”一次的麻烦和痛苦。穴位埋线减肥是在针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经络理论与现代物理医学相结合、是针刺疗法和组织疗法的综合产物。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肥胖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辨证选穴,
发布于 2023-02-06 16:02
0评论
概述 丘疹性荨麻疹的中医学名是荨麻疹性苔藓,大多都发生在人体的婴幼儿阶段,在小儿身上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皮肤病。导致人体患上丘疹性荨麻疹的原因有很多,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细菌性感染,花粉过敏还有遗传等都容易导致人体患上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身上会出现皮疹,皮疹瘙痒难耐,十分坚硬。患者还会产生食欲不振,精神困倦现象。那么,丘疹性荨麻疹该如何用药呢? 步骤/方法: 1、 治疗人体丘疹性荨麻疹的常规药物
发布于 2024-07-02 00:59
0评论
一、什么是穴位埋线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中医针灸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融合多种疗法(针刺、埋针、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留针、组织效应等)于一体的复合性的治疗方法。该法是以线代针,将可被人体吸收的一种蛋白肠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5天自然被溶解吸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穴位埋线的作用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埋线的各种效
发布于 2023-01-05 06:26
0评论
  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针刺的一种,在临床上,根据传统医学“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明显。 放血疗法一般采用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粘膜的暂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红斑和水肿反映。本病多由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平素体虚卫
发布于 2024-04-02 12:02
0评论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但慢性荨麻疹患者往往找不到过敏原,医院的各种化验所确定的过敏原大夫和患者均有疑惑,比如说过敏原检查说对花生过敏,但不吃花生照样出荨麻疹。有的过敏原往往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比如说尘土,花粉等。我们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出现和中医说的卫气不固有关,何谓卫气,就是人体最外面的具有防卫作用的正气,卫气不固与我们工作的压力,情绪的不畅,饮食的不良,睡眠的不足等等有关。中医辨证叫肝郁脾虚。我
发布于 2022-12-09 00:3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