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湿度变化
温度上升或湿度增加,外耳道软骨段皮肤的角质层吸收水分、细胞间发生水肿,常可导致耵聍的化学变化和耵聍腺管栓塞,耵聍排出减少,从而降低了耵聍应有的防御作用。
外耳道皮肤pH值改变
健康人的外耳道皮肤稍偏酸性。如外耳道进水或使用不当的滴耳液,可使外耳道pH值转为碱性,使抵抗力下降,外耳道皮肤变得脆弱,容易遭受细菌等的入侵。随着外耳道pH值的增高,这就给微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给假单胞菌属创造了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多数细菌能在皮肤有轻微损伤的情况下入侵皮肤,通过皮肤分泌系统穿过真皮进入皮下组织,形成弥漫性外耳道炎。
中耳炎分泌物的刺激
慢性中耳炎、长期外耳道流脓,脓性分泌物的持续刺激,常可导致外耳道皮肤受损。
挖耳
许多人有不良的挖耳习惯,常用手指、特别是用长指甲挖耳时,更易损伤外耳道表皮。用发夹、火柴棒、牙签、钥匙等硬物挖耳,经常有损伤外耳道皮肤的可能。外耳道皮肤的直接损伤和污染常导致细菌感染。
变态反应
在许多疾病中,变态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外耳道也存在过敏变态反应,并常在此基础上继发感染。
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内分泌功能紊乱,贫血等也是致外耳道皮肤感染的原因。
细菌学研究指出,细菌性外耳道炎中,外来菌是主要的细菌来源。从正常外耳道分离出来的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属,而假单胞菌在正常外耳道中很少被发现。这也就提示外来细菌在正常外耳道寄生、繁殖,并引起感染,其中环境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革兰阴性细菌是在病态外耳道炎中最容易被培养出来的细菌,其中假单胞菌占33%~66%,肠球菌和变形杆菌也是经常被培养出来的细菌。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细菌,也是外耳道疾病中最常被培养出来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在弥漫性外耳道炎中,真菌和酵母菌也时有发现,占培养率10%,但无明确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