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23 19:55

  一、外耳道炎概述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

  二、外耳道炎的病因

  细菌或真菌均可引起弥漫性外耳道炎。葡萄球菌常引起外耳道疖。某些有过敏史、牛皮癣、湿疹或头皮皮炎患者更易患外耳道炎。在清洗外耳道时造成外耳道损伤,污水进入耳道,或刺激性药物(头发喷雾剂或染液)进入外耳道亦常导致外耳道炎。

  外耳道可通过上皮脱落自行清洁。经常用棉签清洁外耳道则干扰了外耳道自洁作用,且将上皮残屑推入外耳道深处,造成上皮碎屑聚积。聚积的残屑和耵聍吸水变湿变软。在淋浴或游泳时水进入外耳道,使外耳道易受细菌或真菌感染。

  三、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四、外耳道炎的诊断

  外耳道疖检查有耳郭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检查亦有耳郭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五、外耳道炎的鉴别诊断

  需要和其它外耳道疾病如外耳道真菌病等鉴别。

  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

  六、外耳道炎的并发症

  皮肤擦伤和溃疡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复发。高温和湿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发病,常为葡萄球菌感染。

  七、外耳道炎的治疗

  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急性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外耳道肿胀渗液较甚者,可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并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选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应用。慢性者局部亦可应用抗生素(如多粘霉素、新霉素等)与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霜剂、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入、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加强全身某些有关疾病的诊治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让弥漫性外耳道炎远离耳道 相关文章
本病病程较长者可围软组织增犀而发生外耳边狭窄,甚而听力下降。鼓膜光泽消失,标志不清。治疗时应清除耳边内约分泌物或痂皮,涂以抗炎软膏,口服鱼肝油等,并注意排除药物过敏因素。 检查:急性者有耳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慢性充血、增厚,外耳道深部常有上皮脱屑聚集,有时有肉芽生长。病程较长时可以出现外耳道皮肤增厚
发布于 2024-03-23 19:49
0评论
温度和湿度变化 温度上升或湿度增加,外耳道软骨段皮肤的角质层吸收水分、细胞间发生水肿,常可导致耵聍的化学变化和耵聍腺管栓塞,耵聍排出减少,从而降低了耵聍应有的防御作用。 外耳道皮肤pH值改变 健康人的外耳道皮肤稍偏酸性。如外耳道进水或使用不当的滴耳液,可使外耳道pH值转为碱性,使抵抗力下降,外耳道皮肤变得脆弱,容易遭受细菌等的入侵。随着外耳道pH值的增高,这就给微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
发布于 2024-03-23 19:42
0评论
现在的人们有很多都别外耳道炎纠缠着,不过由于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不了解所以很多的人都不重视,所以会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称为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时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治疗该病呢? 1.单纯性外耳道炎 先用3%过氧化氢液将外耳道洗净,并用消毒棉签拭干。随后
发布于 2023-01-23 22:51
0评论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一、无法修复听骨链 无法修复听骨链,这是外耳道炎的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重视防御和避免;外耳道炎导致患者耳朵表皮糜烂,耳道闭塞,遮蔽鼓膜,听骨链受损,而口服药物,如抗生素等只能消除炎症,无法修复听骨链,因此当患者感冒或
发布于 2023-01-23 22:45
0评论
1.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2.随着春去夏来,气温的升高,雨水的增多,腺体分泌受到影响,降低了局部的防御能力。 3.外耳道局部环境的改变:游泳、洗澡或洗头,水进入外耳道,浸泡皮肤,角质层被破坏,微生物得以侵入。其次,外耳道略偏酸性,各种因素
发布于 2024-04-16 16:26
0评论
八、外耳道炎的预防与保健 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
发布于 2024-03-23 20:09
0评论
霉菌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每年一到夏天,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就会明显增多,这是因为真菌容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夏天出汗多,而且游泳的人也多,外耳道容易进水或积存分泌物。 夏天脚气患者多发,如果搓脚后不洗手就挖耳,或用不干净的器具掏耳,都会引起真菌感染。另外,机体抵抗力低下,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因素之一。 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常感觉耳内发痒,有
发布于 2023-01-23 22:38
0评论
适宜食物 羊肉(瘦),鸡翅,三文鱼 忌吃食物 腊肉(生),芥菜头,香肠,韭菜花,茼蒿 一、外耳道炎食疗方 肾阳虚型 [临床表现]耳部脓液清稀,耳不疼,听力下降,畏寒腰酸痛,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 [食疗膳] 1)蛤蚧鹧鸪:鹧鸪1只,蛤蚧1对,生姜2片,酒少许。将蛤蚧和鹧鸪剥开洗净,去内脏,切成小块,用酒浸洗,然后与生姜置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加入调味即可服用。 2)鹿茸枸杞水鸭汤:
发布于 2024-03-23 20:02
0评论
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
发布于 2024-05-20 08:23
0评论
外耳道多毛症成因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外耳道多毛症成因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
发布于 2022-12-28 14: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