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仁在分享时都说“管窥之见”或“愚者千虑”等等,虽是自谦,但文辞确也鲜加修饰,不过,朴实的文字难掩其实践智慧的光华,反而让人“得意而忘言”,我们就从这些平实的文字中一起领略作者那份学用经方的经验和喜悦吧!本文选录孙健医生《经方治疗儿科疾病经验》一文。
正文:众所周知,经方药精而效宏,做为儿科用药更为合适。但中医儿科面对的有两大难题:辨证难、服药难。笔者从事中医诊所工作,临床以儿科病人居多,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针对儿科这两大难题,总结自己经验如下:一、儿科常见疾病的辨证儿科在古时又名哑科,是说儿童,特别是1岁以下的幼儿不会说话,即便是3、4岁的小儿,对自己的不适也无法非常清楚的表达出来,因此对于辨证形成一大挑战,故临床中尤以望诊、脉诊为主。但是儿科病相对单纯,以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只要掌握了这些常见病,临床中就能轻松应对80%的患儿。
(一)呼吸系统疾病儿科童常见疾病之一即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发烧、感冒、咳嗽、哮喘等等,西医常见上、下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肺结核、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等,现总结呼吸系统疾病常见方证如下
1、大青龙汤证:
患儿表现:发热、恶寒、流清涕、盗汗、踢被、苔薄白、脉浮紧数。辨证要点:盗汗、踢被。辨证分析:恶寒、发热、流清涕为太阳;盗汗、踢被为阳明。辨为太阳、阳明合病之大青龙汤证。《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p,此为逆也。胡老讲,大青龙汤为发汗除热之重剂,非表实热、邪重证不得用之。在临床中即使患儿出现发热、恶寒、汗出,只要有浮紧脉、有盗汗或踢被,就可放心大胆用之。其脉浮紧说明津血不虚,可发其汗。但服药方法一定要正确,“一服汗者,停后服。”
方药:麻黄18克,桂枝12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生姜15克,大枣10克。煎服方法:凉水泡药1小时,大火开锅后改小火煎15分钟,倒出药液,加凉水没过药一横指,再煎一次,两煎混合,平均分成4份,每两小时服1份,服药半小时后,嘱患儿穿暖或再加热敷,微汗出即减衣物,去热敷,停后服,诊脉若缓、静,为热退病愈,此即所谓“脉若静者为不传。” 若汗出后,脉仍浮紧数,仍发热,可再服1份,一般没有持续高热的,若第2次发微汗后再发热,就要“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
2、大青龙汤减麻黄证:
患儿表现:流涕、鼻塞、喷嚏、盗汗、踢被。辨证要点:盗汗、踢被,而无发热。辨证分析:鼻塞、流涕、喷嚏为太阳;盗汗、踢被为阳明;辨为太阳、阳明合病之大青龙汤减麻黄汤证。方药: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10克,生石膏45克。煎服方法:煎药方法同前。服药:1剂药平均分成4份,2天喝完。因患儿无发热,故麻黄用量为10克,亦可用于大青龙汤证热退后而见上证者。
3、柴胡桂枝汤证
患儿表现:鼻塞、流涕、咽充血、汗出、发热、恶寒、苔白、脉浮缓(之所以说咽充血,而不说咽痛,是因为小儿对病患的表达能力不强,痛与不痛表达不清,所以我们尽量以患者客观表现为主,如果咽部充血,患者母乳患儿,只吃不咽,一咽即哭,即可认为咽痛)。辨证要点:咽充血、鼻塞、流涕、汗出、恶风。辨证分析:鼻塞、流涕、汗出、恶寒、发热为太阳表虚;咽充血为少阳,辨为太阳少阳合病之,柴胡桂枝汤证。《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伤寒论》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此处咽痛为咽干之甚。方药:柴胡24克(发热时柴胡用24克,无发热用12克),生半夏6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黄芩10克,生姜15克,大枣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咽充血重者加桔梗10克,唇干加生石膏45克。煎服方法:同大青龙减麻黄汤。
4、半夏厚朴汤证
患儿表现:咳嗽、苔白腻,脉浮滑紧。辨证要点:咳嗽、脉浮。辨证分析:脉浮紧为太阳,咳嗽苔腻、脉滑为太阴,辨为太阳太阳合病之半夏厚朴汤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5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胡老讲:“后世把本方加减变化称四七汤。仅用于治疗妇女情志、郁结症或可称道,但对生姜、紫苏叶解表认识不足,常不能用于外邪内饮的咳嗽等的治疗,应引起注意,如以紫苏子代紫苏叶,治疗寒性咳嗽更良。”
方药:生半夏10克,厚朴10克,紫苏子10克,茯苓10克,生姜15克,杷叶10克。煎服方法:同大青龙减麻黄汤。此方单用时甚少,笔者临床多根据患儿表现与大青龙减麻黄汤、柴胡桂枝汤合用。因小儿多不会咳痰,很多患儿出现咳嗽痰多,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咳声频频,痰不易咳者,加陈皮30克。
5、小青龙汤证
患儿表现:咳嗽、痰多、痰鸣、喘息、流涕、苔白腻、脉弦滑。辨证要点:咳嗽、喘息、痰多。辨证分析:流涕为太阳;咳嗽、痰多、喘息、苔白腻、脉弦滑为太阴,辨为太阳、太阴合病之小青龙汤证。《伤寒论》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不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方药: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黄10克,干姜10克,细辛6克,生半夏6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0克。煎服方法:同大青龙减麻黄汤。唇干加生石膏45克。
6、射干麻黄汤证
患儿表现:咳嗽、痰鸣(水鸡声)、喘息、流涕、咽充血、唇干、苔白腻或苔微黄腻、脉弱滑辨证要点:咳嗽、痰鸣(水鸡声)。辨证分析:咳嗽、流涕为太阳;痰鸣(水鸡声)、喘息、苔白腻为太阴;咽充血、唇干、苔微黄腻为阳明。辨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之射干麻黄汤证。《金匮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方药:射干10克,麻黄10克,生姜15克,大枣10克,细辛6克,款冬花10克、紫苑10克,生半夏6克,五味子10克。煎服方法:同大青龙减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