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1-25 16:16

  针灸常用配方

  1、 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 合谷、曲池、外关

  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 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 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 肩k、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k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 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7、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

  方义: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泄肝胆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8、 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毒疮,诸般肿痛,S热厥。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要穴。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毒自清。

  9、 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腿脚麻木、疼痛。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又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阳陵泉、足三里

  功能:调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泄泻呕吐,下肢痿痹。

  方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泻之以肃清净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胆府清疏,胆汁入胃,化食消滞;三里为胃府合穴,泻三里,以导胃中之浊气,使其浊阴得降,清阳自生,两穴配伍,对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阳陵泉为全身之筋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力;足三里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诸痹、膝关节痛、筋挛历节、痿L脚气。

  11、合谷、太冲

  功能:宣导气血,镇肝熄风

  主治:癫痫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儿惊风,中风昏迷、口禁不开等。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原穴,为阳主气;太冲属足厥阴原穴,为阴主血,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关,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丰隆、阳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方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其性通降,阳陵泉为胆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而无承气之峻猛,治大便秘结,甚为稳妥。

  13、气海、天枢(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补肾壮阳,导滞清浊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奔豚、疝瘕、遗精阳萎、小便不利、妇女月经诸疾。

  方义:气海为任脉之要穴,是本经脉气所发,生气之海,气血所会,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为下焦之要穴。针宜补法,犹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枢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传话糟粕,清导浊气,为其所长。两穴配伍,具有振奋下焦阳气,清浊导滞,非常适应于下焦积寒与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湿健脾,升阳益胃

  主治: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

  方义:中脘为君,统治六腑之疾。虚证,用补法者,以壮胃气,散其寒邪,调畅中气。泻中脘者,以疏其滞,胃气降,脾气升,津液上潮,呕吐等证自除。取三里为臣,为其有升阳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泻三里,为其能降浊导滞,而佐中脘以利运行,二穴相合为君臣之方,临床确有殊功。

  15、内关、三阴交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治阴虚劳损之症,如骨蒸盗汗、干咳、失血、梦遗、经闭等。

  方义:内关清心胸,利达三焦,三阴交滋阴养血,交济心肾,此法确有交济坎离之功。

  16、鱼际、太溪

  功能:滋肾清肺

  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咯血。

  方义:鱼际清肺火,太溪滋肾阴,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虚劳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调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香,湿热壅滞,秽浊滞于中焦,宿食停饮,腹胀噫秽。

  方义: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肠胃并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则补三里,应合谷以升下陷之阳,俾胃气充足而饮食自进。若湿热壅塞,浊滞中焦,这样则蓄食停饮,腹胀噫哕,则泻三里,引大肠合谷下行,以导浊降逆,中气自然和畅。

  18、劳宫、足三里

  功能:清泻心胃之火,开胸降逆

  主治:伤寒结胸,痞闷胀满,噫气吞酸,呕吐干哕,烦倦嗜卧。

  方义:劳宫属心包络,性清善降,能开七情郁结,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热,导火下行;配足三里,从中焦迫降邪热,上清下降,确为神妙。

  19、大椎、内关

  功能:调气行水,驱饮降逆

  主治:胸膈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胸膈积水等症。

  方义:饮为水邪,停于胸脘之间,上逆则肺涨满,胸闷咳喘气逆之症作,然停水总责乎三焦,因它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体腔油膜,运行水津道路,津液蒸发是由三焦下属膀胱,这样则决渎通畅,水无停留之患。大椎属督脉,手足三阳之会,调太阳之气,阳气通行则水自利,且性能宽胸降气。内关穴乃是手厥阴心主之络,别走手少阳,宣心阳而且退群阴,利油膜而通淤塞则决渎畅,饮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阳、合谷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阴阳明热邪内蟠,上结咽喉,咽喉肿胀疼痛。儿科内热上攻烁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发烧。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其性能宣泻肺热。商阳在指端,为手阳明井穴,能利气泄热。二穴点刺出血,有和里清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热,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对小儿发热、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见效甚捷。)

  21、隐白、中脘

  功能:健脾补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阳不振,肚腹胀满,泄泻,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崩漏,赤、白带下等症。

  方义:隐白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此经脉根于隐白,上结于太仓(中脘),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之宫。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之所会。隐白与中脘相伍,既有经络联系,又有脏腑表里相合之关系。故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消食化饮,升清降浊之效能。

  22、大敦、关元

  功能:舒肝温经,调理下焦,驱寒湿,回厥逆

  主治:各种疝气,妇人阴挺,腹痛下坠,癫痫,遗尿,大便不通。

  方义:大敦为足厥阴之井穴,属木。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足厥阴肝经,环绕阴器上行抵少腹,段福舾味缬诘ā9誓苁娓危垢危危枥砣蛊9卦温龊腿蹙换嵫ǎ治〕χ佳ǎ夭兀鼓芴罹嫔觯屡略6ㄏ辔椋胬碡室踔鑫戮鹣陆购粢嫫9署奁戎⒌糜#ù朔ㄖ勿奁Ч灾#

  23、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乃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临床配合补关元、泻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云门

  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吐纳呆。

  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敛降于下。咳喘气促之证,其表在肺,其本在肾,肺肾同病。肺受邪则咳,肾虚不纳,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

  25、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补命门,暖子宫,调经带,育子嗣

  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阳痿,腹痛胀满,转胞。

  方义:四穴同属任脉,中极之下为胞宫,其任、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气之海,元气由存。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胞宫之门户。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协同上穴,共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

  26、神阙、气海、天枢、水分

  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

  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霍乱吐泻,中风,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

  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花穴。神阙为任脉穴,能通脏回阳救急。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化糟粕,分离清浊。气海为元气之海,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温中救逆之功。加天突、中脘,以降气除痰而治呕。

  27、尺泽、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秽邪

  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等。

  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络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刺出血,可治时疫邪毒。两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出血。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太阳,传之太阴,故刺两经之合穴,使毒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手指麻木 ,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

  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

  29、三阴交

  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调气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黄疸、消渴、眩晕、失眠、阳痿、滑精、疝气、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阴部肿痛、高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穴,应用极为广泛,为治疗肠胃、生殖、泌尿系统和妇科疾病的主穴,亦为下肢病的常用穴。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

  定位:前正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微凹处。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

  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鬼穴

  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

  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

  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

  主治:癫狂

  方义:"十三鬼穴"是主治癫、狂症的重要穴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迨至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症的主要处方。其中取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取手、足阳明经之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隐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辄获良效.

  32、大陵

  功能:调气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的病变。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等症。

  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理下焦之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胃肠和,热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其疼痛自止。

  35、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气机,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

  36、环跳、风市、阳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利节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

  方义:环跳为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经膀胱之会穴,用以蠲痹祛风除湿;风市,搜风利湿,二穴均为治疗下肢痿痹等症之要穴。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周身筋之会,故为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之要穴,亦是治疗肝胆疾患之常用穴之一。三穴相配,确有起痿荡痹之功效。对于腰、胁、下肢各症,大有将帅之魄,无可而不胜也。

  针灸经典配穴

  1、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关

  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肩k、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k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7、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

  方义: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泄肝胆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8、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毒疮,诸般肿痛,S热厥。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要穴。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毒自清。

  9、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腿脚麻木、疼痛。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又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阳陵泉、足三里

  功能:调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泄泻呕吐,下肢痿痹。

  方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泻之以肃清净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胆府清疏,胆汁入胃,化食消滞;三里为胃府合穴,泻三里,以导胃中之浊气,使其浊阴得降,清阳自生,两穴配伍,对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阳陵泉为全身之筋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力;足三里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诸痹、膝关节痛、筋挛历节、痿L脚气。

  11、合谷、太冲

  功能:宣导气血,镇肝熄风

  主治:癫痫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儿惊风,中风昏迷、口禁不开等。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原穴,为阳主气;太冲属足厥阴原穴,为阴主血,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关,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丰隆、阳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方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其性通降,阳陵泉为胆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而无承气之峻猛,治大便秘结,甚为稳妥。

  13、气海、天枢(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补肾壮阳,导滞清浊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奔豚、疝瘕、遗精阳萎、小便不利、妇女月经诸疾。

  方义:气海为任脉之要穴,是本经脉气所发,生气之海,气血所会,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为下焦之要穴。针宜补法,犹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枢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传话糟粕,清导浊气,为其所长。两穴配伍,具有振奋下焦阳气,清浊导滞,非常适应于下焦积寒与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湿健脾,升阳益胃

  主治: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

  方义:中脘为君,统治六腑之疾。虚证,用补法者,以壮胃气,散其寒邪,调畅中气。泻中脘者,以疏其滞,胃气降,脾气升,津液上潮,呕吐等证自除。取三里为臣,为其有升阳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泻三里,为其能降浊导滞,而佐中脘以利运行,二穴相合为君臣之方,临床确有殊功。

  15、内关、三阴交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治阴虚劳损之症,如骨蒸盗汗、干咳、失血、梦遗、经闭等。

  方义:内关清心胸,利达三焦,三阴交滋阴养血,交济心肾,此法确有交济坎离之功。

  16、鱼际、太溪

  功能:滋肾清肺

  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咯血。

  方义:鱼际清肺火,太溪滋肾阴,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虚劳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调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香,湿热壅滞,秽浊滞于中焦,宿食停饮,腹胀噫秽。

  方义: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肠胃并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则补三里,应合谷以升下陷之阳,俾胃气充足而饮食自进。若湿热壅塞,浊滞中焦,这样则蓄食停饮,腹胀噫哕,则泻三里,引大肠合谷下行,以导浊降逆,中气自然和畅。

  18、劳宫、足三里

  功能:清泻心胃之火,开胸降逆

  主治:伤寒结胸,痞闷胀满,噫气吞酸,呕吐干哕,烦倦嗜卧。

  方义:劳宫属心包络,性清善降,能开七情郁结,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热,导火下行;配足三里,从中焦迫降邪热,上清下降,确为神妙。 、

  19、大椎、内关

  功能:调气行水,驱饮降逆

  主治:胸膈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胸膈积水等症。

  方义:饮为水邪,停于胸脘之间,上逆则肺涨满,胸闷咳喘气逆之症作,然停水总责乎三焦,因它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体腔油膜,运行水津道路,津液蒸发是由三焦下属膀胱,这样则决渎通畅,水无停留之患。大椎属督脉,手足三阳之会,调太阳之气,阳气通行则水自利,且性能宽胸降气。内关穴乃是手厥阴心主之络,别走手少阳,宣心阳而且退群阴,利油膜而通淤塞则决渎畅,饮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阳、合谷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阴阳明热邪内蟠,上结咽喉,咽喉肿胀疼痛。儿科内热上攻烁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发烧。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其性能宣泻肺热。商阳在指端,为手阳明井穴,能利气泄热。二穴点刺出血,有和里清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热,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对小儿发热、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见效甚捷。)

  21、隐白、中脘

  功能:健脾补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阳不振,肚腹胀满,泄泻,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崩漏,赤、白带下等症。

  方义:隐白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此经脉根于隐白,上结于太仓(中脘),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之宫。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之所会。隐白与中脘相伍,既有经络联系,又有脏腑表里相合之关系。故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消食化饮,升清降浊之效能。

  22、大敦、关元

  功能:舒肝温经,调理下焦,驱寒湿,回厥逆

  主治:各种疝气,妇人阴挺,腹痛下坠,癫痫,遗尿,大便不通。

  方义:大敦为足厥阴之井穴,属木。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

  23、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乃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临床配合补关元、泻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云门

  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 本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吐纳呆。

  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敛降于下。咳喘气促之证,其表在肺,其本在肾,肺肾同病。肺受邪则咳,肾虚不纳,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

  25、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补命门,暖子宫,调经带,育子嗣

  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阳痿,腹痛胀满,转胞。

  方义:四穴同属任脉,中极之下为胞宫,其任、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气之海,元气由存。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胞宫之门户。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协同上穴,共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

  26、神阙、气海、天枢、水分

  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

  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霍乱吐泻,中风,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

  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花穴。神阙为任脉穴,能通脏回阳救急。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化糟粕,分离清浊。气海为元气之海,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温中救逆之功。加天突、中脘,以降气除痰而治呕。

  27、尺泽、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秽邪

  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等。

  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络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刺出血,可治时疫邪毒。两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出血。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太阳,传之太阴,故刺两经之合穴,使毒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手指麻木 ,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

  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

  29、三阴交

  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调气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黄疸、消渴、眩晕、失眠、阳痿、滑精、疝气、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阴部肿痛、高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

  定位:前正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微凹处。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

  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鬼穴

  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

  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

  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

  主治:癫狂

  方义:"十三鬼穴"是主治癫、狂症的重要穴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迨至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症的主要处方。其中取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取手、足阳明经之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隐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辄获良效.

  32、大陵

  功能:调气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的病变。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等症。

  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理下焦之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胃肠和,热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其疼痛自止。

  35、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气机,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

  36、环跳、风市、阳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利节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

常用的针灸穴位和经典配穴相关文章
失眠针灸穴位,中医认为失眠不仅是会让人的精神不好,食欲也会受到影响的,这时候如果用针灸来治疗的话,会让你的食欲变的好很多,因为身体通畅了,自然不会有便秘的情况了,饿了自然就会有食欲了。失眠针灸穴位,改善人们的气色用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之后,人们不需要再吃安眠药就能睡的很香甜,慢慢的脸色会好很多,同时白天没有精神的状态也会好很多的。失眠针灸穴位,在选用针灸来帮助自己治疗失眠的时候,要注意穴位针灸与
发布于 2023-09-15 20:54
0评论
针灸丰胸快速丰满乳房的原因是什么?针灸丰胸最常用的穴位有哪些?现介绍如下: 针灸丰胸从身体整体的气血来调整,营养乳腺,重新分布脂肪组织,使下垂的乳房恢复坚挺;使松散外扩的乳房聚拢在一起,形成漂亮的乳线;使发育不良的乳腺继续发育。所以,针灸丰胸既能提升胸型,也可以增加罩杯的尺码。 具体如下: 针灸丰胸天宗穴:这个穴位是位于肩胛骨中央。 针灸丰胸屋翳穴:这穴位是位于乳头直上、第二条肋骨与第三条肋骨之
发布于 2023-09-19 06:00
0评论
平衡针灸学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
发布于 2024-01-06 15:39
0评论
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目的。 针灸美容的原则 针灸美容可分为针刺和艾灸两大类。针刺常用毫针、耳针和梅花针,而艾灸则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用艾条在离皮肤有一定距离(约1—3cm)处灸,间接灸则多用隔姜灸法。 (1)取穴配穴由于针刺美容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全身调整,因此,
发布于 2023-09-18 04:44
0评论
常用的针灸治失眠的方法有针刺治疗、耳穴压豆、隔药物灸、药物贴敷等。针刺治疗主要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取相应的脏腑以及相关脏腑的背俞穴,配合特定的治疗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耳穴压豆除了可以运用中医理论选取穴位外,还可以根据西医学的全息理论选取部位压豆;隔药物灸及药物贴敷均是结合了俞穴及药物的治疗作用。除此之外,常配以电针、红外线照射等辅助方法。一般情况下,每次治疗约需40分钟左右,失眠较为严重的可适当
发布于 2023-01-18 17:30
0评论
针灸治疗眼病,有其独到之处。虽然有许多的优点,但并非万能。对针灸估价过高的“万病一针”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唐代逊思邈日:“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针灸仅为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绝不能代替所有的治疗方法。 弱视可以分成两类,即功能性弱视与器质性弱视。针灸适用于功能性弱视,如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等。在施治时首先应注意诊断确实,查明病
发布于 2023-09-28 03:47
0评论
针灸治失眠效果明显,这一点,中医专家和经历过针灸治疗的失眠患者体会颇深。其之所以能够在不用药物控制的前提下达到治疗目的,是蕴含着深奥的医学理论在其中的。中医专家总结说,我们的身体共有几百个穴位,他们通过经络和体内的各个脏腑相贯通。当外界刺激到这些穴位时,与其相对应的脏腑的功能状态就能得到调整,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到针灸治失眠方面,中医认为,失眠主要的病因在于心、脾、肾的功能失
发布于 2023-09-18 05:04
0评论
粗壮的小腿使整个身材比例严重失调,使整个身材走样,所以很多爱美者纷纷寻找瘦腿的最快方法。小编推荐一种快速瘦腿的方法——针灸瘦腿。针灸瘦腿是利用穴位针灸的方法,调节腿部神经功能,抑制肌肉的生长,进而达到瘦腿效果的一种减肥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多伴有内分泌紊乱,各种激素,尤其是胰岛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瘦素等异常,可通过针灸来调理内分泌,使之趋于正常; 针灸可以通过以下穴位进行减肥治疗
发布于 2023-10-24 05:10
0评论
概述 在中医当中想庞光炎是可以利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的,那么中医治疗膀胱炎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包括用一些中草药或者是用针灸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针灸是如何治疗膀胱炎的,膀胱炎是可以通过针灸治疗,但是针灸的见效是比较缓慢的,对于穴位的针法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患者可以考虑用药物进行治疗,再配合针灸治疗。 步骤/方法: 1、 针灸在我国中医当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它的疗效一般都是比较缓慢
发布于 2024-05-13 08:39
0评论
面瘫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很多的患者在都是老年人,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年轻人也会有面瘫的风险,因此,掌握面瘫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中医的针灸治疗面瘫是不错的,主要是通过穴位的针灸来治疗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
发布于 2023-09-18 05:1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