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某某,男,35岁,于2011年6月7日以”下肢肿伴尿沫增多1月余”为主诉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月前不明原因出现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查尿常规:PRO+++,RBC15/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6.5g,TC6.5mmol/L,TG2.1mmol/L,肾功能无异常,BP160/105mmHg。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肾穿刺病理学检查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顶端型)。给服强的松60mg,Qd,普伐他汀10mg,Qd,依那普利10mg,Qd,双嘧达莫50
mg,Qd,肾复康4粒,Tid.。1月后复查24小时尿蛋白6.09g,BP145/90mmHg。刻下症见:下肢浮肿,尿沫多,伴气短乏力,心烦易怒,头胀且痛,口干口粘,大便正常。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无力。西医诊断: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顶端型);中医诊断:水肿,辨证为:气虚肝郁,痰瘀阻络,肾络风动,络息成积。治以益气疏肝清热,活血化痰散结。处方如下:生黄芪50g、柴胡15g、郁金15g、黄芩15g、生山栀15g、茵陈30g、络石藤15g、乌梢蛇15g、苡仁30g、三棱15g、莪术15g、夏枯草30g、钩藤30g、生石决明30g、地龙20g、僵蚕20g、川芎18g、生龙牡各30g、川牛膝15g。28付,水煎服,继服强的松60mg,Qd,普伐他汀10mg,Qd,依那普利10mg,Qd,双嘧达莫50mg,Qd。
二诊(2011年7月2日):患者下肢肿消失,头胀痛明显改善,尿沫减少,仍有气短乏力,口干口粘,舌脉同前。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3.79g,尿常规PRO++,RBC7.05/HP,血压正常。与上方去生龙牡,加法夏15g、土茯苓50g,继服,强的松60mg,Qd,服用5月后,以每月减原量10%撤减,依那普利10mg,Qd。
三诊(2012年4月29日):患者除偶有乏力,心烦外,余无不适。舌质略暗苔薄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1g,血生化除血钙略低(1.98mmol/L)余皆正常。强的松已减至15mg,Qd。与上方加生黄芪至60g,胆草9g,去法半夏、茵陈。巩固疗效。
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是病理分型中十分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多数病例一经发现已有高血压、肾性糖尿和肾脏功能的损伤。影响FSGS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大量蛋白尿、高血压以及诊断时的肌酐及肾脏病理中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的程度。目前FSGS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尿蛋白、力争使NS缓解和延缓肾小球硬化或间质纤维化。大约50%-60%的FSGS的N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但起效较慢,有效者的中数缓解时间在4个月左右,因而笔者把强的松1mg/kg.d(最高60mg/d)持续使用4-6个月作为基本方案,超过6个月以上者才称为激素抵抗.但期间应重视监测副作用和预防并发症。
中医应抓住病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基本病理肾小球局灶性的节段性硬化为主攻点加以治疗。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中脾肾气虚、肝气郁滞以致脾不化湿,肾不化水,肝失疏泄,三焦水道失于通调,水湿内聚,酿生痰浊;又气虚血失推运,肝郁则气滞血阻,则可形成瘀血,痰、瘀、水互结、阻滞肾络,从而息以化积,治以补气疏肝清热,活血化瘀消积方法,故收到一定的疗效。此外,本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亦需根据激素用药之足量期,撤减期和停药期之不同阶段而分别治之,在使用激素足量治疗阶段,中医治疗侧重于对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增效减毒方面,激素为阳刚之品,在大剂量且持久使用的时候常常出现阴虚火旺,热毒炽盛或阴虚阳亢,风阳上扰之病理机转病理机转,治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或滋阴清热,镇肝熄风法,方以知柏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汤或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在激素撤减过程中多出现药火渐逝,阴伤未复,阴虚及气,余毒留连之病机,治以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方以参芪地黄汤加银花、公英、鱼腥草等。在激素停药期,其病机特点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病情缓解,正虚未复,肺肾气(阳)虚,此期患者往往极易感受外邪,而引起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等,治疗重在益气温肾,固表御邪,方以二仙汤合玉屏风散加减。一是病情虽经足量足疗程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仍不能缓解者,应抓住病机中脾肾气(阳)虚、瘀水互结、瘀久化积之基本病机,运用补肾通络、化瘀利水、软坚消积方法,或可收到一定的疗效。方选真武汤和实脾饮加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地龙、僵蚕、三棱、莪术、醋鳖甲、生牡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