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湿气与脾脏关系最大,作为脾胃科专家,请您解释一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李晓林
李晓林:正常情况下,湿气是自然界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称为湿气,是万物滋生和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用 "湿 "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生活。
与湿气相对应的内脏器官是脾脏。脾脏负责运输并将饮食中的好东西转化为营养,不好的东西则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脾脏首先会失去食欲,腹部变得臃肿,人变得懒惰,身体变得沉重,精神不振,大便会变稀,小便可能不痛;还可能表现为四肢有些发沉,舌头发胖。这时,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 "内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为 "内湿 "而苦恼。
虽然内湿和外湿有区别,但它与脾脏关系最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如果我们的脾胃不好,那么我们就会出现 "内湿 "和 "外湿 "的情况。
在北京的夏天,尤其是7、8、9月湿气最重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保护脾脏。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的辨证用药不是通过科普就能掌握的,不是
湿气重不重还是要请医生来判断,普通人最好不要自己判断和用药。
记者:自己诊断的人多吗?
李晓林:通过看书、看健康堂,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医学知识,门诊中很多患者来了之后,随便说几个表象--比如说舌头上出现牙印、胖、舌苔厚等。- 并说自己有湿气,要求祛除湿气。我说:"你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不知道。"我说:"你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不知道。
舌苔肥厚,有齿痕,说明里面有湿气,但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夏天脾胃虚弱,所以舌苔会肥大。这时你过于注重湿气,大量使用寒凉的薏米和绿豆,可能反过来对脾胃是一种伤害。与其这样,还不如找医生开些健脾胃的药,湿气自然就会消失。在此,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身体健康起来,那就得先让自己的身体健康起来。
记者:绿豆大麦不是好东西吗?李晓林:是的,我也是这样想的。"绿豆青稞 "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但它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的价格太高了。
李小林:人们认为自己有湿,所以天天吃绿豆和薏米,其实不一定合适。 中医更重视的是脾,脾是主管湿的,而不是湿气。如果脾胃功能强,脾气足,阳气好,水湿自然就会消失。如果单纯治湿,治湿的药大多是寒凉药,反而吃坏了脾胃,因为脾胃怕冷。
记者:如何预防湿气的侵袭?
李小林:夏天湿气重,谁也躲不过去。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 "防患于未然 "的工作。
关于治湿,《内经》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治疗原则,成为后世治湿的准则。在《内经》中,"湿 "指的是身体内的湿气,"湿 "指的是体内的湿气。体内的湿气会生病,应该用药把它排出去。中医在这方面有优势。例如,使用陈皮、防风、藿香都是化湿的药物,让身体的气息流动起来,气息一动,风一吹,阳光一照,湿气就没了。清热化湿并举,一般是苦寒药,如黄连、黄芩。实在湿气重的时候,可以适当吃点西瓜、苦瓜,中草药可以用茯苓、泽泻等。
但更重要的是保护脾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 "三通一平 "的方式,将 "三通 "与 "一平 "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对 "三农 "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 "三农 "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睡觉时不要使用空调。如果天气太潮湿,可以吃点辣椒,帮助祛湿。脾胃负担轻了,湿气就不容易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