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胃癌的发展有个过程,与最初的胃部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幽门螺杆菌(Hp)最为常见;另外,胃黏膜萎缩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而胃蛋白酶原能反映胃黏膜的功能和形态状况。
因此,当你感觉胃部不适,又还不想做胃镜时,可以先查查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被日本学者称为“ABC法”,广泛应用于胃部疾病和胃癌的预防筛查。
据医生介绍,胃癌的发生有几个连续的过程:浅表性胃炎、腺体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成胃癌。这个过程需要数十年,与最初的胃部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幽门螺杆菌(Hp)最为常见。较长的病史也为胃癌癌前病变的检测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提供了机会。
胃黏膜萎缩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蛋白酶原是一个胃黏膜状态的指标,对胃黏膜的损伤较敏感。在胃部黏膜从正常到广泛的胃黏膜萎缩的过程中,胃蛋白酶原比值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血清检测胃蛋白酶原通常作为胃黏膜状态的生物学标志,包括对胃黏膜萎缩和感染的监测,从而用于胃癌的筛查,该方法即为胃蛋白酶原法,又有“血清胃镜”之说,具有无创、简便、快速、低廉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胃癌普查。
胃蛋白酶原通过抽血检查就可。胃蛋白酶原的阳性分为偏高和偏低两种情况。偏低是因为胃黏膜萎缩或胃酸分泌较少所致,患者具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性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以萎缩性胃炎居多。偏高常因胃黏膜破损或胃酸分泌过多,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可能造成胃黏膜破损,以消化道溃疡居多。
胃蛋白酶原检测也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而其中很多患者当时无明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