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
据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中年男性肝癌患者人数较多外,青少年肝癌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加。
早期肝癌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为中晚期,确诊后的生存时间一般平均为3-6个月,被称为 "癌中之王"。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肝癌?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疾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定期随访的意识,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肿瘤筛查,大大提高肝内占位的早期发现机会。有的患者通过定期监测,甚至能及时发现2厘米以下的微小肝癌。
对于肝癌的筛查,目前公认的筛查指标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AFP是一种通过免疫测定产生的胚胎抗原,是目前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方法之一,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具有相对特异性。AFP是诊断肝细胞癌的最特异的方法之一,对诊断肝细胞癌有相对的特异性。超声波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肝脏或门静脉中是否有癌栓。
专家建议,对于AFP>400μg/L且超声检查无肝脏占位的患者,应注意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和性腺内胚胎性肿瘤;如果无法排除,应进行腹部增强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如果AFP出现升高但未达到诊断水平,除应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升高的情况外,还应密切跟踪AFP的动态变化,将超声检查的间隔时间缩短为1~2个月,必要时进行CT和/或MRI检查。如果高度怀疑肝细胞癌,建议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动脉碘油造影。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的早期诊断已不再是医学难题,通过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可以大大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早期诊断是为了早期治疗,提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测意识尤为重要。如果因为没有自觉症状而忽略了就医,很可能成为日后的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