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6-30 17:42

  婴儿型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生后即为肌无力,其母有重症肌无力。一般于生后逐渐好转,且应用胆碱醮酶抑制剂有效。

  先天性肌张力不全(Oppenheimt病)。主要为肌张力低下,肌肉无萎缩,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无异常所见。

  糖原累积病Ⅱ型(Pompe病)。有血清麦芽糖酶缺乏,心脏明显扩大.肌活检肌纤维中有大量糖原代替原来的肌纤维。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出生一般情况好,一般发病在3岁以后,开始学走路时。多有肌肉假肥大,肌电图为肌源性改变,血清酶均明显增高。

  少年型需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鉴别。本型一般虽有血清肌酶潜的增高,但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改变,肌肉活检亦为神经源性损害的特征。以上特点均可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区分。

  成年型由于为慢性进行性近端上下胜无力和萎缩.因而需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肢带型鉴别。在成年型脊肌菱缩症中多有明显的肌肉束颤,肌电图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肌肉活检为神经源性及肌酶谱的正常,可助鉴别。与颈椎病(脊髓型)可根据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及上肚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及无感觉障碍,无锥体束及括约肌障碍进行鉴别。与根型颈椎病的鉴别可参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所述。

  少见的单肢型需与多灶性脱鞘性神经病相区别。后者虽可限于一侧上肢起病,多在远端,但电生理和病理显示为一组多灶性脱鞘的表现,即电生理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远段潜伏期的延长,F波的潜伏期延长,出现率减低。更重要的是有神经传导阻滞,而与脊髓性肌萎缩的肌电图所示为明显的神经元损害,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回然不同。

  原发性侧索硬化

  本病运动神经元变性位限于上运动神经元,而下运动神经元不受累。为少见类型.散发,国内尚未见有家族的报道。起病可在青年期逐渐进展.多从下肢起病。病人常诉肌肉僵硬,运动笨拙。检查时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双下肢出现巴宾斯基征及查多克征。此型进展缓慢.最后可延至上肢。但多不如下肢严重。无肌肉萎缩及无力,脑神经亦不受累,无括约肌障碍,无感觉障碍。如皮质延髓束受累时可出现呛咳、吞咽障碍及强哭强笑。颈段及胸段脊髓影像学无异常,脑脊液正常。EMG或神经传导速度无异常。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可有中枢传导时间延长。本病病因不明,作者于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部分地区观察到有地医分布的搓似率型的病人。发病可从儿童至成年,家庭多个成员发病。

  起病从下肢开始,表现锥体束征,部分可累及上腔,无其他神经受损征。经调查该地区性的分布与当地以山黧豆为主食,且食物加工过程中问题有关。经改基山黧豆制作过程或不食用后,发病连渐消失。固而推测与山黧豆毒素(BOAA)有关,已证实此种丙氨酸的衍生物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动剂。本病有时需与多发性硬化进行鉴别。但根据发病缓慢,进行性的锥体束受累,无括约肌障碍等可资鉴别。无特效治疗。Baclfon等药可暂时缓解肌张力及肢体僵硬。

哪些病需要和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进行区别相关文章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
发布于 2024-06-30 17:35
0评论
1、Ⅰ型,又称重型、急性型、婴儿型,患者在出生六个月内即出现症状,病患之四肢及躯干因严重肌张力减退而呈现无力症状,颈部控制、吞咽及呼吸困难,哭声无力、肌腱反射消失,一般在两岁前就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Ⅱ型,又称中间型,其症状常出现于出生后六个月至一岁半之间,病患之下肢呈对称性之无力,且以肢体近端较为严重,患者无法自行站立及走路,有时可见舌头及手部颤抖,肌腱反射消失或减弱,但脸部表情正常,患者
发布于 2024-06-30 17:29
0评论
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的骨骼肌一般不少于434块,它占新生儿全身体重的25%,成人体重的40-45%。人的一切随意活动都要靠肌肉的收缩运动来完成。肌肉活动所需血供占心脏总输出量的12%,占全身耗氧的18%,肌肉是人体代谢,特别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 横纹肌有许多并列的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即肌细胞,呈圆柱形,内有肌浆,外有浆膜,肌浆中有数个肌核,许多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小器官,并为许多纵向和横向
发布于 2024-03-14 23:29
0评论
1.胸部出口综合征偶可发生双手对称性肌萎缩,但多有肢体疼痛及感觉障碍,肌萎缩范围局限,无肌束震颤。 2.颈椎脊髓病的外侧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双手肌萎缩,手的精细动作障碍,腱反射减弱,但也常有肢体疼痛、麻木,无肌束震颤。 脊髓性肌萎缩症诊断根据起病年龄、病情进展速度,肌无力的程度,实验室检查,存活期等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和分型,肌电图失神经电位有定性诊断意义。 辅助检验:血清中肌细胞酶一般正常,神经
发布于 2024-06-30 17:15
0评论
1.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或应用某些药物
发布于 2023-03-22 07:54
0评论
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腰脊酸软。一侧或两侧感觉障碍或痛觉消失。并伴有头昏目眩、耳鸣、遗精、遗尿或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数。这就属于肌肉萎缩的症状表现。 肌肉萎缩的症状还有四肢软弱无力,手足麻木不仁,面色无华或唇紫,舌下瘀斑,四肢青筋暴露,脉涩驰无力。 肌肉枯萎消瘦,伴有神疲倦怠,食少便溏,面色虚浮无华、舌苔薄白,脉细。 早期肌肉萎缩的症状可以不明显,肌力和肌张力变化不大,上肢肌肉萎缩往往先在
发布于 2024-08-20 07:26
0评论
1.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病人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从经前1周左右即开始,或可延长至经后1~2周,少数患者疼痛时间在月经前后,仍呈周期性。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状,常导致贫血。少数患者发生大量出血,易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2.子宫内膜癌
发布于 2022-10-03 10:50
0评论
1、注意肌肉体积和外观 临床上肌肉萎缩的诊断应两侧对比,即肌肉萎缩的范围分布程度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2、肌力和肌张力 肌肉萎缩多伴有肌力低下,所以应注意肌容积与肌力的比较注意肌肉萎缩部位的肌力肌张力,检查时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应让患者尽量放松,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患者的肢体时所感知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减低时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的运动范围
发布于 2023-11-17 08:05
0评论
1、青年一侧性上肢肌萎缩症发病于十四到二十四岁,男性常见,起病隐袭,表现为前臂中点以下变细,大、小鱼际和骨问肌萎缩明显,常为单侧,萎缩界限鲜明,无感觉障碍,但植物神经障碍比较明显。肌肉萎缩进行至1-3年内自行停止。 2、早期肌肉萎缩症状可以不明显,肌力和肌张力变化不大,上肢肌肉萎缩往往先在大鱼际肌的挠侧缘出现。 3、活动不灵,双足无力,麻木这些也都是肌肉萎缩患者发病初期的症状,腓骨肌开始萎缩,后
发布于 2024-06-20 08:23
0评论
一、肌源性肌萎缩:此类肌肉萎缩是由于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的,主要有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药源性肌病、周期性麻、缺血性肌病、肌营养不良、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等都是导致肌肉萎缩的病因。 二、神经源性肌萎缩:此类肌肉萎缩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导致的。主要有脊椎椎骨骨质增生、运动神经元性疾病、脊髓空洞症、神经损伤等,还有就是由于脑部病变或者是脊髓病变而导致的废用
发布于 2024-06-20 08:3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