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囊肿,是指颅内异常囊性肿物,也有人称之为“脑内囊肿”或“脑囊肿”,确切地应称为“颅内囊肿”。多由头CT或MRI等影像检查发现,少数为术中偶然发现。影像检查之前仅凭病人临床症状难以作出明确的脑囊肿诊断,通过影像检查多可确诊。
临床上有一部分脑囊肿病人无症状,但更多的脑囊肿病人有症状。哪些脑囊肿需要治疗?如何治疗?许多神经外科医生也没有很好掌握脑囊肿治疗适应症。因此,了解有关脑囊肿的知识很重要。
根据颅内囊肿的性质可分为蛛网膜囊肿、透明隔囊肿、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脉络丛囊肿、肠源性囊肿和真性肿瘤性囊肿(如颅咽管瘤囊肿、胶质瘤囊肿和神经鞘瘤囊肿等)。
颅内囊肿的部位可位于脑表面(脑凸面、脑底面、脑纵裂面、小脑天幕上下面、侧裂池、四叠体池等)、脑实质内以及脑室内等。颅内脑囊肿的存在,可产生占位效应,对脑组织、脑的附属物以及脑脊液循环通路产生压迫,而产生临床神经病学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言语障碍以及颅神经受损症状(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眼睑下垂、面部麻木或疼痛、耳鸣、听力障碍、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
有症状的颅内囊肿多应手术治疗;而无症状的颅内囊肿,由于保守治疗无效,囊肿会持续增大,在出现症状之前,囊肿壁上的血管可因轻微外伤破裂导致致命的颅内血肿,后果严重,因此目前对颅内无症状的囊肿处理态度积极,特别是儿童患者。成人无症状的体积较小的颅内囊肿可随诊观察,一旦体积增大或出现相应症状应积极处理。
对于颅内囊肿,药物治疗无效。对于确定治疗的患者,只有考虑手术。鉴于常见的颅内囊肿的性质和部位,绝大多数颅内囊肿接受神经内镜处理是最合理的方案。因开颅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恢复时间长,费用较高;而能采用分流手术处理的囊肿的远期并发症也较多,远期成功率较低。因此,对于脑囊肿的治疗,应首先考虑以神经内镜技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