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条经络中的每一条都有五个具体的穴位,从四肢末端到肘部或膝部:井、荥、输、京、合,统称为 "五穴"。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描述每条经络气的特点,由小到大,由浅到深。"出者为井,溜者为荥,注者为输,行者为精,入者为和,二十七气之流,皆在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思是说,气从四肢末端向上作用于头部和躯干,像水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气从开始出来,就像水的源头,所以叫 "井",多位于四肢爪甲的一侧。经络之气初出,如水之源,故称 "行",多位于指(趾)掌心。经络之气逐渐充盈,如水之大流,故称 "输",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络之气饱满,如水之长流,故称 "经",多位于腕(踝)或臂(胫)关节处。重点是经气深,像水的汇流,所以叫 "合",多位于肘(膝)附近。
这五个穴位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各自的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精神错乱、心下烦闷;涌泉穴清泻邪火,可用于发热;输液穴可用于发作性疾病和关节疼痛;井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疾病;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这就是《灵枢?顺气之日》分为四次。"病在藏,取井;病在色,取荥;病在时,取输;病在声,取精;精满则病在胃,饮食不节而得,取合。"以及《难经》中给出的补充解释?六十八难》中给出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重节痛,精主喘咳,寒热,何主逆气泄。"灵枢?邪气臧否》将其概括为:"辛、藿治外经,和治内府"。这就是说,各条经络的荥穴和输穴治疗外经的疾病,而合穴治疗六腑的疾病。
井穴也是十二经脉的 "根 "穴,因为它们位于四肢的末端,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合穴是五个穴位中的最后一个,位于肘关节和膝关节附近。大肠、小肠、三焦六腑在足三阳经上还有一个合穴,称为下合穴。灵枢?邪气藏病》中说:"荥阳为外经,内府。这指的是六腑。 " 这是因为 "大肠和小肠都属于胃",所以它们的穴位在足阳明胃经上;三焦的水道源于膀胱,所以它们的穴位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六腑下的穴位是 "入内的阳脉,属于府",这在临床上对治疗 它们在临床上对治疗 "脏腑 "是有帮助的。而其他的新兴穴和输液穴则用于治疗各条经络的外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