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踝部一侧或双侧有红肿,踝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有足内翻或外翻畸形及功能障碍。
二、辨证分型
分三期。①早期:伤肢肿胀、疼痛,关节活动明显受限。②中期:伤肢肿胀基本消退。疼痛渐缓,骨痂形成。③后期:肿胀消退,骨折已有骨痂生长,但不够坚固,肢体功能未恢复。
三、养生及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整复固定,松解粘连。
四、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①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桃仁、红花、丹参。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如初期疼痛剧烈者选用乳香、没药、五灵脂;中后期体弱血亏者选用熟地、桂圆肉、黄芪、续断、肉苁蓉。②中成药选用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正清风痛片、七厘散。③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当归、赤芍、红花。
2.外治法①敷贴法:骨折早期外敷清营退肿膏,中后期外敷膜韧膏。②固定法:骨折复位后局部敷药,用夹板将踝关节固定90度位置4—6星期,固定前夹板必须先塑形,其长度上起胫骨结节,下平足跟。为防止夹板直接压在两踝部骨突处,可在内外两踝的上、下方各垫一塔形垫。内翻骨折者应固定于外翻位,外翻骨折应固定于内翻位。如有后踝骨折者还应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位。
3.药熨法粗盐500克,炒烫后加醋适量,边洒边炒约2分钟,装布袋,热熨患处。
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用于骨折后期肿胀不消者。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4.针灸法①体针:取商丘、解溪、丘墟、昆仑、太溪,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局部加用艾条灸或温针灸法。用于骨折后期,局部肿胀,活动不利者。有温经通络,消肿之功。②耳针:取神门、脑、敏感点,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有安神止痛之效。
5.推拿法骨折初期应用整骨手法,患者仰卧,屈膝90度,一助手用肘关节套住胭窝部,另一助手一手握足踝,另一手握足背。外旋型和外翻型应在外旋、外翻位牵引。外翻外旋型整复时,医生一手掌顶住内踝上方。另一手掌置于外踝、跟骨和距骨的外侧,两手对向挤压,同时助手将足内旋、内翻、背伸,骨折脱位可复位。骨折后期应用理顺筋络,用大拇指按压揉昆仑、太溪、解溪、丘墟、悬钟,以患者有较明显酸胀感为度。每穴1~2分钟,然后摇动踝关节,以踝关节被动背伸、跖屈活动,最后擦热踝关节处。
6.体育法在整复固定的当天要将患肢位置抬高,并练足趾的屈伸活动,以利消肿,肿退后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并在床上练髋、膝关节屈伸及踝关节屈伸活动。除去固定后,最初在脚底下放一圆木练来回滚动,然后再练习在平地上慢慢步行,继则扶持练习下蹲动作,最后练踝关节内外翻直至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