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09 19:52

  提起我国的传统医学瑰宝中医,大家会联想到“望闻问切、丸散膏丹”。其实,中医博大精深,治疗方法也很丰富,单就用“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就能提供若干种方案。
  排便次数少、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不尽,只要出现以上一种情况,您就“便秘”啦。
  治疗便秘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但会产生依赖性,甚至加重病情,引起结肠黑变病;做手术,有一定疗效,但痛苦大并发症多,还可能复发。用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简单、安全,费用合理。这么好的办法,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专家来详细说一说。
  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疗法最常用。根据不同疾病,将不同型号的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弱刺激(相当于持续留针),进行治疗。这种方法适用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治疗过程是这样的:从无菌包装中取出羊肠线,用生理盐水冲洗净,再用消毒后的剪刀剪成1-50px左右线段,穿入埋线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常用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三个穴位。此外,医生会根据病情,辨证选取几个辅助穴位。先给穴位消毒,再刺入穿好羊肠线的针。出现针感后,一边推针芯,一边退针管,让羊肠线注入穴位约50px。拔出针后,压迫止血,用无菌敷料固定。
  要提示您,埋线后24小时内伤口不要沾水,更不能洗澡哦。埋线的穴位会出现轻微疼痛或红肿,这是无菌性炎症反应,正常现象。如果症状严重,或出现了其它不适反应,要及时去医院复诊。
  耳穴压豆法
  用硬而光滑的植物种子,或一定形状和质地的药物,贴在外耳廓的穴位上,通过摁压施力,刺激耳穴、治疗便秘。这种方法是在耳毫针基础上产生的。它比耳穴针刺或埋针更易操作,安全可靠,没有创伤,无副作用,能持续进行刺激。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效果不错。
  一般会选择耳朵上对应肺、脾、三焦、大肠、直肠、皮质下、便秘点这几个穴位。再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若干辅助穴位。给耳廓消毒后,把粘有药籽的胶布,贴在耳穴上,用指腹轻轻贴紧、压实,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压。需要说明的是,力度并非越大越好,感觉酸胀、胀痛或轻微刺痛就可以了。按照这个办法,每天按压3~5次,两耳交替进行,隔天换一次药1。一般5次为一个疗程,病情不重的一两个疗程下来,就有可能见效。
  中药敷脐法
  “中药敷脐”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之后的历代医家也有相关论述。脐是经络中的重要穴位,属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冲脉“一源而三歧”,联系周身经脉,所以中医有“脐通百脉”之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肚脐处的表皮角质层薄,屏障功能差,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渗透性强,药物分子容易透过脐部皮肤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让作用到达全身。所以,用药物敷在肚脐处,治疗疾病的效果不错。我们借鉴了上述方法,尝试用沉香通便散(沉香/生白术/莱菔子)敷脐治便秘,发现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明显。
  治疗过程很轻松,患者躺在床上,用医用酒精给肚脐及周围皮肤消毒。然后取5g沉香通便散,兑温水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上,敷上纱布固定。每天换药,2周为一个疗程。
  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将中药研成细末,用水、醋或蜂蜜调成糊或软膏,或者直接将中药熬成膏,敷在穴位上进行治疗。这种方法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穴位敷贴对于脾胃虚寒型结肠慢传输便秘疗效显著。将生白术、肉桂、元胡、沉香按3:2:2:1的比例混合,取5g,用水或蜂蜜调成糊。先将中脘、天枢、神阙、关元和足三里用酒精消毒,再敷药,然后盖上敷料固定。隔天换一次药,两周为一个疗程。
  电针疗法
  患者趴在床上,露出腰骶部和小腿,这里汇集着中s、次s、会阳、承山等几处穴位。用电针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刺激这几个穴位,作用与针灸治疗一样。治疗时先用酒精给穴位处皮肤消毒,面积不小于5平方厘米。然后逐一对这几个穴位施针,得气后,再行补法。其中,中s、次s、承山穴的针刺深度为30-35mm、会阳穴10-15mm。随后将电针仪分别连在中s、次s、会阳、承山穴上,采用频率为80HZ的连续波,留针20分钟。输出强度以患者的承受力为准。隔天治疗1次,4周为一个疗程,共15个疗程。如果您属于肝郁气滞型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不妨试试这招。

便秘的中医外治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应用外治法治疗肿瘤是中医特色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黄帝内经》中即有刺络放血等外治法的记载;东汉华佗的“刳破腹背,抽割积聚”是最早的手术疗法记载。到晋代,医家皇甫谧潜心钻研脏腑经络学说,形成了我国特有的针对“内病外治”的治疗手段――针灸;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积聚》中云:“凡坚硬之积,必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原非药力所能猝至。宜用阿魏膏……之类,以攻其外,再用
发布于 2022-12-09 09:12
0评论
肺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肺痿”“肺痹”等范畴。对于肺纤维化这个疑难疾病,中医应该说很早以来,从《黄帝内经》开始,到《金匮要略》中都有一些相应论述。“痹”有痹阻之义,肺痹一病,其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痿”,萎也,是萎弱、萎废的意思。肺痿,首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纤维化的西医治疗目前陷入困境,而中医药却有着很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以及实验等
发布于 2022-11-29 09:41
0评论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叫做疾病,却类似于疾病的症状困扰着我们,它们虽然看似没那么要紧,但却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引发很多的疾病。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节目中要谈到的便秘。我们都知道便秘和内分泌有关系,和我们人体的排毒密切相关。通常我们都会用一种内调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内病”,但是您或许不知道,用外部治疗的方法同样也能解决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病症。便秘的症状是怎样的呢?就是说,身体发生了什么样的症状
发布于 2022-12-09 18:57
0评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肠粘连或粘连带所致的梗阻,多因腹部手术、创伤、炎症、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肠坏死而危及生命。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由于肠梗阻患者不能进食,所以中医外治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本病时更是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辨证中医认为,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盆腔
发布于 2022-12-09 06:12
0评论
外治方法1、涌泉敷药法取大黄5~10克。将大黄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煳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压紧,10~15小时后取下,一般用药2次即见效。配合贴脐孔亦可。大黄含蒽醌类化合物,敷贴后通过皮肤吸收,可刺激大肠,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2、敷神阙穴法大黄、芒硝各5克。将大黄研为细末,与芒硝混合均匀,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煳状,放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1~2次即
发布于 2023-03-14 03:01
0评论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8年1月―2012年3月我科治疗的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6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18~87、岁,平均(65.77±16.13)岁;胃癌40例,结肠癌6例,十二指肠癌7例,胰腺癌6例,胆管癌2例,食管癌2例,胰腺十二指肠淋巴瘤1例,下咽癌1例。患者均经胃镜或消道造影检查证实为胃排空功能障碍,排除机械性梗阻,主要表现为胃脘部
发布于 2022-12-09 06:17
0评论
外治法是祖国医学传统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在肿瘤的治疗上,除内服药物外,亦形成了丰富的外治疗法。如对于乳岩的治疗,孙思邈用赤龙汤及天麻洗之,敷二物飞乌膏及飞乌散。提出"若始作者,可敷黄芩漏芦散及黄连胡粉散。宋代东轩居士著<<卫济宝书>>第一次提到"癌"字,并把"癌"列为痈疽五发之一,有"癌发"以麝香膏贴之的外治
发布于 2022-11-27 10:16
0评论
背景:慢性下肢溃疡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西医治疗多集中于抗感染、改善循环、外科清创术、植皮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治疗瓶颈。中医药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外治理论及卓有成效的大量外用方药、外治技术。如何进一步体现和挖掘中医药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这些优势,形成一个能够推广使用的、安全有效的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案,其研究意义极其重大。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对中
发布于 2023-02-01 15:57
0评论
麦粒肿分两种,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中医称其为土疳或土疡。那么,中医药是如何治疗麦粒肿的呢? 一、外治法 外涂玉枢丹或清火眼丸。取药研磨成汁,涂于结肿部位。 二、内治法 1、风热外侵 睑部肿物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 2、热毒壅盛 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发烧,尿黄,便秘,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治法:泻火解毒。
发布于 2023-05-03 20:54
0评论
皮肤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其中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皮肤癌的90%。本文介绍皮肤癌的外治法,具体如下: 1.泻火散加味 生石膏、防风各12g,藿香、炒栀子、甘草各9g,全蝎6g,全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或用散剂,上方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次9
发布于 2023-01-28 02:4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