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17 11:18

  淤胆型肝炎又称毛细血管性肝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管,却返流至血液中的一种肝炎。淤胆型肝炎是肝炎的一种分类,那么,它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呢?

         一、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较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黄疸具有三分离特征,即消化道症状轻,ALT上升幅度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不明显与黄疸重呈分离现象。

  三、黄疸发生前一周左右出现病毒性肝炎特有的黄疸前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物,全身疲乏,偶见发热等。淤胆型肝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四、黄疸出现后,症状仍继续存在,但相对较急性黄疸型肝炎轻。有的病人甚至无症状,仅表现为重度黄疸。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可逐渐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淤胆型肝炎有哪些临床症状相关文章
淤胆型肝炎,又称毛细血管性肝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管,却返流至血液中的一种肝炎。表现为黄疸长期不退(通常为2~6个月)、皮肤搔痒、大便颜色变浅及肝肿大等。常见的有病毒性淤胆型肝炎。药物性淤胆型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等。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约占病毒性肝炎病人的3%,甲、乙、戊型肝炎均可引起,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 淤胆型肝炎的主
发布于 2024-12-17 11:10
0评论
淤胆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平时我们要怎样去更好的治疗是很多人都比较了解的的一种疾病,在平时我们要怎样去更好的治疗是我们都很关心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淤胆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和休息。忌酒。吃低脂、高蛋白和含维生素丰富的膳食。避免使用对淤胆型肝炎有损害的药物。 2、熊去氧胆酸(UDCA):减轻淤胆型肝炎病人乏力、腹泻、瘙痒等症状,可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减轻肝细胞炎
发布于 2024-12-17 11:32
0评论
饮食保健 1.玉米须茵陈汤 玉米须、茵陈、车前草,加水,浓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每次服200ml,每日3-5次。用于淤胆型肝炎。 2.消炎利胆茶 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克,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克。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 3.茵陈粥 茵陈,加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至米烂汤稠,加白糖少许,稍煮一沸即可。每日2-3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出现身目俱
发布于 2024-12-17 11:25
0评论
淤胆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它会给人们带来很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因而它的预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预防淤胆型肝炎呢?有哪些方法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1、疫苗,淤胆型肝炎。既然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就和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一样,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目前已经正式使用的肝炎疫苗为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疫苗。 2、戒酒,要保肝就一定要戒酒,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则必定难逃肝病的
发布于 2024-12-17 11:39
0评论
(1)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这是大多数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病人表现更严重。肝脏是入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参与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患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厌油食,患肝炎时胃肠道充血、水肿,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也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加之代谢产物不能由肝
发布于 2024-12-11 09:29
0评论
甲型肝炎症状1、中国急性肝炎中甲肝的发病率占病毒性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 甲型肝炎症状2、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传染源是患者和亚临床型感染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 甲型肝炎症状3、甲肝潜伏期(平均30天)。感染HAV后,在潜伏期最后10天的粪便中排出病毒,多数至发病后2周排毒停止。 甲型肝炎症状4、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
发布于 2024-12-08 18:00
0评论
一、急性黄疸型 1、黄疸前期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 2、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
发布于 2024-01-19 00:39
0评论
1、丙肝的潜伏期为两周至六个月。最初被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可能出现的急性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尿色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酸痛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2、大约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慢性感染者中60-70%会出现慢性肝病,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丙肝是25%肝癌患者的致癌因素。
发布于 2024-05-23 03:28
0评论
(1)首先是造成肝损伤: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式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代谢的各种功能医学|教育网整理。 (2)容易引起的并发症:本病的转归与黄疸的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
发布于 2024-08-17 10:20
0评论
1.管理传染源 (1)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 (2)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 (2)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
发布于 2024-08-17 10:1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