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12:08

  伤寒与斑疹伤寒是病原体不同的两种疾病。由于两者都有持续发热、出疹等共同症状,直至18世纪伤寒与斑疹伤寒仍归属一类。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有持续发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等,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伤寒的病死率约为1%,主要死于并发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而斑疹伤寒是由一种叫立克次氏体的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立克次氏体是介于最小细菌(巴尔通氏体)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75%~90%),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本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二)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1.高热 高热持续不退,多数(50%~75%)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约10~14天。

  2.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较前更为明显,舌尖与舌缘的舌质红,苔厚腻(即所谓伤寒舌),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由于肠道病多在回肠末段与回盲部,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 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是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患者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此等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至逐渐恢复。

  4.循环系统症状 常有相对缓脉(20%~73%)或有时出现重脉是本病的临床特征之一,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5.脾肿大 病程第6天开始,在左季肋下常可触及腺肿大(60%~80%),质软或伴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亦可肿大(30%~40%),质软或伴压痛,重者出现黄疸,肝功能有明显异常者,提示中毒性肝炎存在。

  6.皮疹 病程7~13天,部分患者(20%~40%)的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为数在12个以下,分批出现,主要分布于胸,腹,也可见于背部及四肢,多在2~4天内消失。水晶形汗疹(或称白痱)也不少见,多发生于出汗较多者。

  (三)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肿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四)恢复期 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以恙螨幼虫(chigger)为媒介将斑疹伤寒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eschar)等。

伤寒与斑疹伤寒在诊断上的区分相关文章
伤寒与斑疹伤寒是病原体不同的两种疾病。由于两者都有持续发热、出疹等共同症状,直至18世纪伤寒与斑疹伤寒仍归属一类。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有持续发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等,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伤寒的病死率约为1%,主要死于并发症。 而斑疹伤寒是由一种叫立克次氏体的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立克次氏体是介于最小细菌(巴尔通氏体)与病毒之间
发布于 2024-02-09 11:10
0评论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前者又称虱型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后者又称蚤型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21天,多为10~12天。表现有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压痛,尤以腓肠肌明显,颜面潮红、眼球结膜充血,精神神经症状如失眠、耳鸣、谵妄、狂躁,甚至昏迷。可有
发布于 2024-12-29 11:41
0评论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杆状,大小为(0.3~0.6)μm×(0.5~1.5)μm,革兰染色呈阴性,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在涂片染色镜检中,于细胞质内,尤其是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内,常于胞核的一侧可见呈团丛状分布的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呈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繁殖一代所需时间约为8h。在多种实验动物中,小鼠最为易感,多于腹腔接种后7~9天发病,第1
发布于 2024-12-29 11:47
0评论
1、饮食给以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如各种营养丰富的粥类、汤类等。 2、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水分,成人每日液体量应在3000ml以上,有心肌损害者酌减,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3、缺乏维生素A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因此宜吃含有维生素A较多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动物食品,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有黄红色蔬菜,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等,此外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等也具有一定的增
发布于 2024-02-09 11:03
0评论
(一)潜伏期: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如果感染量大,发病时间可提前。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等。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5~15天。 (二)症状和体征: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三)物理检查: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四)并发症: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可出现阴囊、阴茎、阴唇肿胀和坏疽。
发布于 2024-02-09 10:50
0评论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通过虱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得了这种病后高热持续不退,全身出现阏点样皮疹,面色通红如酒醉样,由于高热而神不清,说胡话,病死率很高,在旧社会流行猖獗。新社会由于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这个病已很少见到,但在边远山区,穷困地区,虱子还没有完全消灭,斑疹伤寒的流行随时都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警惕流行性斑疹伤寒。 引起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比细菌小,比病毒大,是由一个叫
发布于 2024-12-28 23:37
0评论
1、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洗澡、洗头,换下的衣服用开水烫洗。 2、在虱寄生的人群中,或者鼠密度高的地区,只要有传染源,就极易传播扩散。因此,在军队、地质队、工程队中应特别注意预防。 3、斑疹伤寒病人入院后,及时洗澡更衣,彻底灭虱,必要时剃光头发、腋毛和阴毛,剃下的毛发焚烧处理。换下的衣服煮沸或高压消毒。 4、体息及营养:发热及中毒症状明显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经常更换体位。饮食给以高热量、高蛋白
发布于 2024-12-29 00:05
0评论
(一)潜伏期 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如果感染量大,发病时间可提前。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等。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5~15天。 (二)症状和体征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三)物理检查 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四)并发症 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可出现阴囊、阴茎、阴唇肿胀和坏疽。
发布于 2024-12-29 11:54
0评论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临床经过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发热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型,体温一般为38~40℃,持续6~14日,最短4日,最长25日。皮疹少,多为充血性,约1/4~1/3病例可无皮疹,1/2~2/3的病例有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大多仅有头晕、头痛、部分可有失眠、听力减退等。但烦躁不安、谵妄或昏睡、昏迷等少见。可有心动过缓或轻度低压血压。 大多急骤起病,少数有1~2天的前
发布于 2024-12-28 23:58
0评论
1.控制传染源主要是灭鼠。应发动群众,采取综合措施,用各种捕鼠器与药物灭鼠相结合。常用的灭鼠药物有磷化锌、安妥和敌鼠等。 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被恙螨幼虫叮咬,于发病季节应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工作活动时,必须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并可涂上防虫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或苯甲酸苄酯等。 3.提高人群抗病力尚无可供人群应用的斑疹伤寒疫苗。初步研究显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中分子量为56×103
发布于 2024-12-28 23:4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