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6 13:55

  该病通过性联不全显性遗传,G-6-PD 基因在X染色体上,病人大多为男性,男女之比约为7∶1,在生吃蚕豆后数小时至数日(1~3天)内突然发热、头晕、烦躁、恶心,尿呈酱油样或葡萄酒色,一般发作2~6天后能自行恢复,但重者若不及时抢救,会因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可通过病史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大于75%),特别是荧光点试验诊断。

  1. 有进食青蚕豆或吸入蚕豆花粉史。

  2. 临床特点:

  ①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

  ②中毒表现: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③实验检查: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Hb)正常人还原率>75%(比色法),蚕豆病患者MHb还原率31%~74%(杂合子遗传者),还原率<30%(纯合子型);血中含变性珠蛋白小体(赫恩兹小体)可高于5%以上(正常为0~0.28%)。

蚕豆病的疾病诊断相关文章
蚕豆病,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俗称蚕豆病。全世界约2亿人罹患此病。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患病率为0.2-44.8%。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为高。G6PD缺乏症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 G6PD缺乏症在
发布于 2023-05-25 17:07
0评论
目前来说,蚕豆病的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蚕豆和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另外一种是伴性隐性遗传,也有人认为是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
发布于 2024-05-24 18:07
0评论
预防:专家说只要不连续或一次进食大量的蚕豆就可以避免得蚕豆病。但是有遗传性血红细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疮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进食蚕豆。急救: 1.人工催吐。 2.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3.25%硫酸镁口服导泻。 4.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5.必要时换血或输入鲜血。 6.碱化尿液,适当予静脉补液和使用利尿剂,积极防治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7.对症处理。
发布于 2025-01-06 13:41
0评论
辅助检查 颈椎MRI1、颈椎X线片:颈椎病X片常表现为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张,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在颈椎的过伸过屈位片上还可以观察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2、颈椎CT:可更清晰的观察到颈椎的增生钙化情况,对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3、颈椎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常规作为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证据用以明确手术的节段及切除范围。 4、椎-
发布于 2023-11-30 05:00
0评论
概述 正常人吃蚕豆发生过敏是个体本身对于蚕豆过敏,而蚕豆病是比较严重的病症,而不是简单的过敏症状。蚕豆病是一种溶血性疾病,每次在食用蚕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发生溶血症状,急症会发生在两个小时之后。患者本身就有蚕豆病,每次吃蚕豆或者是吸入了蚕豆的花粉之后会出现病症,引起全身不适,头晕呕吐,身体发热,腹痛难忍。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步骤/方法: 1、 患者本身就因为遗传而患有蚕豆病,在每次接触
发布于 2023-11-30 08:34
0评论
蚕豆病起病急遽,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如因吸入花粉而发病者,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出现。潜伏期的长短与症状的轻重无关。 本病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很严重。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巩膜轻度黄染,尿色如浓红茶或甚至如酱油。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6天。最重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全身衰竭,脉搏微弱而速,血压下降
发布于 2025-01-06 13:48
0评论
患有蚕豆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呋喃类,维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类等药物及中药珍珠末,腊梅花,川连等。 1、下列药物和食物较易引起溶血,应禁用: 抗疟药: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戊奎; 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磺醋酰胺; 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 砜类:噻砜; 其他: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萘啶酸,硝咪唑,消心痛
发布于 2023-04-09 00:09
0评论
俗称蚕豆病,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俗称蚕豆病。全世界约2亿人罹患此病。 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患病率为0.2-44.8%。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为高。G6PD缺乏症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蚕豆病是由于
发布于 2023-04-08 23:49
0评论
患有蚕豆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呋喃类,维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类等药物及中药珍珠末,腊梅花,川连等。 1、下列药物和食物较易引起溶血,应禁用: 抗疟药: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戊奎; 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磺醋酰胺; 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 砜类:噻砜; 其他: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萘啶酸,硝咪唑,消心痛
发布于 2024-05-24 18:20
0评论
蚕豆病是对于北方人来说并不常见,它常见于发生于长江以南地区,主要是由于遗传性红细胞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酶)缺乏者进食蚕豆后,随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又名胡豆黄,蚕豆黄。常见于小儿,特别是5岁以下男童多见,约占90%,常发生在蚕豆成熟的季节,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如粉丝、酱油)均可致病。 患者通常于进食蚕豆后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有全身不适,发热、恶心、呕吐、迅速贫血
发布于 2024-05-24 18:1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