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又称真菌性鼻窦炎,顾名思义,是指鼻窦内发生真菌感染,导致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 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常规体检中可能会发现被感染的患者,这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有关。
真菌性鼻窦炎的常见致病菌主要是曲霉菌,占80%以上,其他还有白色念珠菌、毛癣菌和斯氏菌。 在临床上,真菌性鼻窦炎可分为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特点是真菌感染不仅位于鼻窦腔内,而且还侵入鼻窦的粘膜和骨壁,并延伸到鼻窦外的周围结构和组织。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大量脓性结痂、眶周和颊部肿胀和疼痛、眼球突出、结膜充血、眼肌麻痹、视力丧失和眶后疼痛。本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死亡发生率很高,所幸的是死亡发生率很低。在临床上,非侵入性真菌性鼻窦炎很常见。在这些病人中,疾病进展缓慢,感染局限于鼻窦粘膜,而且通过正规治疗可以治愈。下面着重介绍这类疾病的表现和治疗。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大多单侧起病,上颌窦发病率最高,翼状窦、鼻中隔窦次之,额窦罕见。根据病理类型,真菌性鼻窦炎有两种类型,真菌球和过敏性真菌性鼻炎。前者在老年人中更常见,女性比男性更常见。患者通常是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慢性鼻窦炎,如单侧鼻塞、流鼻涕或有恶臭。它也可能不表现出任何症状。鼻窦CT显示窦腔内密度异质性增高,有高密度的钙化斑点或小点,无骨质破坏,有些临床医生称之为 "土 "征的具体表现,非常形象。过敏性真菌性鼻窦炎发生在有特应性疾病的成年人和年轻人身上,常伴有鼻息肉和支气管哮喘。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涉及一侧的多组鼻窦。临床表现与病变的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关,病变在鼻窦内扩张发展,导致鼻窦扩张和鼻窦骨壁的压迫性吸收。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口周或颌面部隆起,无痛、固定、坚硬、形状不规则。鼻窦的CT显示中央的毛玻璃状或线状病变,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实际上是密集的过敏性粘液阴影。
当病史、体征和鼻窦CT与上述表现相似时,需要高度怀疑真菌性鼻窦炎,需要及时到耳鼻喉科治疗。 鼻窦炎的术后治疗可以在围手术期进行,不需要口服或服用镇静抗真菌药物。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清除真菌病原体和鼻腔、鼻窦内坏死、不可逆的病变,并应用强效抗真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