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4 13:28

  近年来,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数次突破性进展,黑色素瘤已经成为所有恶性肿瘤当中,治疗模式变化最快的恶性肿瘤。为适应黑色素瘤治疗迅猛快速的发展,并使我国黑色素瘤的临床实践更加规范和国际化,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并反复广泛征求意见,更新并增添了较多内容,编定了《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5版)》,希望为我国广大临床肿瘤医师提供最新,最实用可行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具体更新内容如下。

  1、流行病学

  本次指南更新了2011-2012年全球和国内黑色素瘤的发病情况。总体情况显示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大部分欧美国家黑色素瘤发病率虽然也呈上升趋势,但黑色素瘤的死亡率却基本稳定,并未呈现死亡率随发病率的上升而上升的状态,说明我国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方面与西方尚存在较大差距。

  2、病理、诊断和外科部分

  病理诊断上新增了微卫星灶的重要性。2013年美国病理学会将微卫星灶定义为:直径大于0.05mm,距原发病灶0.3mm以上的真皮网状层、脂膜或脉管中的微小转移病灶。它预示着局部或全身转移的风险极高,有微卫星灶的患者分期应划归为N2c期,预后与IIIB期患者相仿。

  既往指南中建议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患者都需要做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近期的一项鹿特丹研究显示前哨淋巴结中肿瘤直径<0.1mm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91%,因此这部分患者不需要进一步做区域淋巴结清扫,本指南已做详细说明。超声或ct可用于判断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本指南进一步给出了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建议:周边供血,中心区回声消失(靶环状结构消失)和球样改变。三者的敏感度和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7%和52%,60%和65%,30%和96%,如三者同时出现的敏感度为82%。< p="">

  对于原位癌的切缘,从原来的0.5cm改为0.5~1cm。头颈部皮肤原发灶,临床或显微镜下发现腮腺淋巴结转移,推荐腮腺切除术及引流区颈部淋巴结清扫。

  3、辅助治疗部分

  虽然2014年报道了CTLA-4单抗辅助治疗的结果,治疗组比观察组降低了25%的复发转移风险,与高剂量干扰素的历史数据比较无明显改善。且考虑到CTLA-4单抗的高昂价格,没有与现行的标准治疗干扰素比较疗效,故本指南未将CTLA-4单抗纳入辅助治疗,仍然推荐高剂量干扰素为高危皮肤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方案。

  辅助放疗方面根据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结果进行了修改。区域转移放疗的要求要满足1)患者LDH要低于1.5倍正常上限值;和2)中的任意一条:腮腺转移淋巴结≥1个或颈部或腋窝转移淋巴结≥2个或腹股沟转移淋巴结≥3或颈部或腋窝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3cm或腹股沟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4cm或淋巴结结外侵犯。专家组普遍认可辅助放疗在提高局部控制率方面的意义,但放疗带来的副作用及部分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的可能降低总生存的趋势使辅助放疗的应用仍存争议。

  4、内科治疗部分

  对于移行转移或局部晚期患者的治疗,本指南新增了瘤体内药物注射。作用机制为局部消融肿瘤和诱导全身抗肿瘤免疫,有前景的药物主要有T-VEC和PV-10。

  本指南对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改动较大,根据基因突变情况和病情进展快慢细分。对于基因突变且快速进展的患者,建议先使用个体化靶向药物来快速减瘤,后续可以选择免疫靶向治疗,慢速进展的患者则建议先使用免疫靶向治疗;对于基因野生型且快速进展的患者,建议先使用细胞毒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快速减瘤后再给予免疫靶向治疗,进展缓慢的患者建议可先考虑免疫靶向治疗,后续再考虑细胞毒类药物。

  细胞毒类药物中新增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推荐依据源于一项Ⅲ期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个体化靶向治疗中,对于BRAF V600突变的患者推荐BRAFV600抑制剂单药或者BARF V600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对于CKIT突变的患者,仍然推荐CKIT抑制剂。在免疫靶向治疗选择上,新增了PD-1单抗单药和联合CTLA-4单抗的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标明了PD-L1低表达的患者更为推荐。该推荐依据来自于一项2015年报道的最新临床研究。

  5、其他类型

  本次指南新增了粘膜黑色素瘤和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诊治流程,前者包括头颈部粘膜、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粘膜黑色素瘤。粘膜黑色素瘤除头颈部外没有统一的分期,总体原则是尽早手术切除,术后可给予辅助化疗,晚期治疗同皮肤黑色素瘤。葡萄膜黑色素瘤是一类特殊的黑色素瘤,有统一分期,但预后差,其手术、辅助治疗和全身治疗的进展较为缓慢。

  本指南力求全面、规范和国际化,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当地医疗水平、患者自身特点、伴随疾病和经济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中国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文章
要轻视黑色素痣的问题,每个人身上都长有痣,随着年龄的增长,痣会有些增多,有些会增大,一定要关注,并不要随意处理。特别是面部的痣,有很多人喜欢用激光或药水去掉,除了容易留下疤痕外,反复激惹痣生长的部位会引起痣细胞的恶变,特别是痣周围的细菌感染不能及时消除都是潜在的隐患。由于很多人认为痣有碍美观,或有迷信不好的说法,想去除某些部位色素痣,最好的方法是干净利索的切除痣,并进行病理检查是否看是良性的还是
发布于 2024-02-28 16:05
0评论
恶性黑色素瘤亦称黑色素癌,是起源于表皮黑色素细胞或色素痣的恶性肿瘤。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较多见于中年和老年,女性稍多于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世界各地的发病率每年均低于1~2/10万人口,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邦年发病率达16/10万人口。黑种人和亚洲人很少患此病。中国上海地区有资料统计为0.41/10万人口。过去认为本病是恶性程度高、转移快的肿瘤,近年来发现其恶性程度并不象过去所认
发布于 2024-06-01 01:04
0评论
1皮肤性的黑色素瘤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黑色素瘤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皮肤的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很复杂,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现象,尤其是存在无色性的黑色素瘤。黑色素瘤能够在人体内发生侵袭性发展的病变,早期的黑色素瘤患者能够出现淋巴转移,但是在后期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血管转移,危害极大,在后期治疗中会出现截肢的危险。 2黑色素是皮肤癌中比较危险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老年人或者女性中得病
发布于 2022-12-12 13:46
0评论
脑膜黑色素细胞瘤是颅内少见肿瘤。1、病例报告1.1、基本资料本组病例共3例,男1例,女2例,年龄35~53岁(平均44.6岁),发生部位幕上2例,幕下1例。全切术后随访1~10年未见肿瘤复发。1.2、典型病例王某,男,52岁,因头痛、头晕2月、行走不稳1月入院。头痛、头晕呈持续性,恶心、无呕吐,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无吞咽困难,无眼球震颤,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向右偏斜,Rombe
发布于 2022-12-02 22:46
0评论
区别一:不对称性。普通痣两半是对称的,而恶性黑色素瘤两半不对称。 区别二:边缘。普通痣的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而恶性黑色素瘤边缘不整齐,成锯齿状改变。除此以外,表面粗糙伴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还有渗液或渗血,病灶高于皮肤。 区别三:颜色。普通痣通常是棕黄色、棕色或黑色,而恶性黑色素瘤会在棕黄色或棕褐色基础上掺杂粉红色、白色、蓝黑色。其中,蓝色最为不祥,白色则提示肿瘤有自行性退变。结节型恶性
发布于 2022-12-12 13:25
0评论
导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表现MM常见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即&#34;CRAB&#34;症状(血
发布于 2023-02-18 16:51
0评论
构成所有的恶性黑色素瘤只有一种恶性细慨类型,即被称作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色素产生细胞,但它们通过其形态,如梭形、圆柱形,而存在一些很少的区别。虽然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形态是决定其行为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但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每一种类型的形态基本类似。即使它们的细胞不是黑色或暗褐色时,所有的黑色素细胞都含有色素小颗粒。在所有的病例中,都有产生黑色素——黑的色素所必需的酶。当恶性黑色素瘤扩散时,它们通
发布于 2023-02-19 03:54
0评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包括:1、眼底可见实质性肿瘤,色素深浅不一,呈棕色或灰色。2、B型超声肿瘤呈蕈状或圆顶样生长;低到中等内反射,伴有或不伴有声衰减及脉络膜挖空征;脉络膜凹陷征;有较大的高度-基底比率。3、FFA:早期病灶处为低荧光,后期呈斑片状渗漏,部分病例可见双循环现象。4、ICGA:部分病例可显示肿瘤血管。5、CT:表现为略高密度,CT值66~85HU,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无特征性表
发布于 2023-03-09 01:21
0评论
每一个人身上几乎都长有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黑痣,不要看这小小的黑痣其中就有些可能与癌症挂上关系,会从黑痣演变成恶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瘤。相信很多人都对黑痣和黑色素瘤傻傻分不清楚。 1、边缘:黑痣的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而恶性黑色素瘤边缘不整齐,成锯齿状改变。另外,表面粗糙伴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还有渗液或渗血,病灶高于皮肤。 2、直径:黑痣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而恶性黑色素瘤直径大于5毫米。
发布于 2024-03-04 05:07
0评论
第一种类型:浅表扩展型。这种类型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70%,且瘤体可沿皮肤的浅层向外扩展生长,然后向皮肤深层浸润,医学上将瘤体向皮肤真皮层和皮下组织深层浸润的阶段称之为“垂直发展期”,这种垂直发展易于肿瘤扩散。 第二种类型:雀斑痣型。该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5%。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自老年人面部早已长期存在的黑色雀斑,这类肿瘤可向四周扩散2-3厘米或者更大的范围
发布于 2023-12-13 14:2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