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6 03:13

鼻倒乳头状瘤(NIP)是鼻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它的病理特征是上皮组织高度增生,上皮肿块呈管状或指状穿入皮下间质,形成特征性外观。如图1所示,外观通常为乳头状或肌样,有时肿瘤局部有息肉样改变,所以常被误诊为鼻息肉。
症状:可表现为鼻塞、流脓,并可有鼻血。它大多是单侧发病。
发病特点: 初次发病者常有局部肿瘤起源,这就是起源中心,可位于鼻腔或鼻窦内,有利窦的顺序一般为:鼻中隔窦>上颌窦>翼状窦>额窦。肿瘤的滋养血管常存在于此生发中心,手术中切除肿瘤至根尖时,常引起较明显的出血。同时由于肿瘤组织侵袭对邻近骨质的影响,该肿瘤起源部位的邻近骨质常表现为毛糙、模糊或增厚的外观(如图2)。这为我们术前通过影像学资料(主要是鼻窦CT)诊断该病提供了依据。相反,在复发病例中,由于多中心起源甚至广泛受累,这种影像学特征是不典型的。此外:本病在增强的MRI上可表现为明显的 "脑回征"。
治疗:一旦确诊,这种肿瘤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最理想的手术是鼻内镜下切除肿瘤。当然,如果当地医院不具备鼻内镜手术的条件,只要能完全切除,也可以采用鼻侧切口的开放手术方式。应该特别珍惜第一次手术的机会,因为这可能是完全切除肿瘤的最高机会。如果能在术中清楚地确定肿瘤的起源部位,并在局部充分切除(有时通过磨去病变的骨头),那么就有可能 "完成任务"。一般来说,越是复发的病例,手术就越困难。这是因为肿瘤的部位不再是典型的,可能是弥漫性的,而且以前手术留下的瘢痕可能会影响术中对肿瘤的识别和切除。
预后:本病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因此,外科医生应珍惜每一次手术机会。肿瘤在恶变前应在自己手中 "终结"。
其他:内窥镜手术技术是治疗内陷性乳头状瘤的最佳选择,因为其创伤小,恢复快。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上,最困难的是原发性额窦肿瘤,需要熟练的大角度(70°)内镜技术和必要的辅助切口(如眉弓切口)来完成手术。最大的风险是原发性翼状窦肿瘤,尤其是翼状窦侧壁有骨质破坏的病例。这是因为术中对颈内动脉的损伤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出血。鼻中隔和上颌窦来源的肿瘤是鼻内窥镜手术技术可以大显身手的舞台。

常见鼻腔肿瘤中的卷曲乳头状瘤相关文章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invertedpapilloma,NIP)是鼻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病理特征为上皮组织高度增生,上皮团块向上皮下间质内呈管状或指状深入,从而形成特征性的外观形态。外观一般为乳头状或蕈状如图1所示,有时肿瘤局部呈息肉样改变,故常被误诊为鼻息肉。症状:可表现为鼻堵,脓涕,可有涕中带血。多为单侧发病。起病特点:首次发病的个体往往肿瘤起源于局部,并以此为生发中心,该生发
发布于 2022-10-21 11:44
0评论
人们所说的“鼻癌”其实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所知道的鼻子应该包括鼻腔和鼻窦两大部分,其中鼻窦由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组成;另外老百姓常把所有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因此在医学中对“鼻癌”科学的定义应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80%-85%为上皮组织来源(粘膜上皮或腺上皮)的“癌”和源自粘膜、骨膜、软骨膜、淋巴组织、脉管、骨、软骨或肌组织等的“肉瘤”组成。“癌”中以鳞癌居多
发布于 2023-02-05 04:17
0评论
喉乳头状瘤是由乳头状瘤病毒(简称HPV)感染引起。HPV分60多亚型,常见的有HPV6、11、16、18、31、33、35、39、42、43、44、45、51、52、56、58、59、68等亚型。儿童和成人喉乳头状瘤所感染的HPV亚型有差异,治疗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儿童喉乳头状瘤儿童喉乳头状瘤由HPV6、11等亚型引起,一般不会癌变,但儿童的喉很小,手术操作空间有限,很难一次彻底切除乳头状瘤,所
发布于 2023-02-06 00:32
0评论
食管乳头状瘤的内镜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关系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的内镜下表现、临床及病理关系。方法:对7320例行内镜下检查的患者,其中内镜下诊断食管乳头状瘤患者25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25例;从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组织学、治疗等方面对食管乳头状瘤进行分析。结果:7320例患者食管乳头状瘤的检出率为0.34%,高峰年龄41~50岁,男女比例为1:2.57,发病部位多位于食管中段;15例胃内存在
发布于 2022-11-29 19:21
0评论
术语缩写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Papillarycarcinoma,TPC)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滤泡性甲状腺乳头状癌(Follicularvariant,ThyroidPapillarycarcinoma,FV-TPC)定义变现为分化性及特征性核改变的来源于滤泡细胞的恶性上皮肿瘤。病因学/发病机制环境暴露放射性碘暴露儿童时期暴露史与
发布于 2022-12-16 05:39
0评论
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以下简称JRRP)是儿童最常见的喉部良性肿瘤,也是儿童期导致声音嘶哑的第二常见原因。JRRP病变具有侵袭性、可反复复发,由于其侵犯部位的特殊性易导致患儿呼吸道阻塞,目前临床上对于JRRP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尚无其他更有效、彻底的治疗方法。患儿需多次接受手术,不仅对患儿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亦给患儿家庭在经济上、精神上带来沉重负担。 JRRP是由一系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发布于 2023-02-04 19:52
0评论
女性乳腺有15到20个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根据WHO乳腺肿瘤分类,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乳管壶腹以下大约1.5公分的1到2级乳管内。又称为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位于乳腺中央区乳晕下方,一般认为其不增加乳腺癌风险。外周型乳头状瘤是指终末导管--系统发生的多发性乳头状瘤,曾使
发布于 2023-01-31 12:32
0评论
胆管乳头状瘤是一种来源于胆管上皮的良性肿瘤,临床上罕见,但近年来似有增加趋势。多数病例有长期的慢性胆管炎症状,有的病史长达20年,胆管乳头状瘤所表现的黄疸具有一定的特点。间歇性和自限性。1、概述胆管乳头状瘤病是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一种疾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是一组发生于肝胆管内的、乳头状良恶性肿瘤的总称,临床不少见。胆管乳头状瘤病临床罕见,但临床报道病例逐渐增加,男女比例约为2:1,平均发病年龄63
发布于 2023-03-10 15:16
0评论
脉络丛乳头状瘤是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在儿童较常见,常伴有脑积水。本病发病率较低,国外文献报告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0.4%-0.6%,占神经上皮性肿瘤的1.7%-2.0%。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多见,主要见于10岁以前,其发生约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3%。文献报告10岁以下儿童占全部脉络丛乳头状瘤的48%,其中约20%发生于1岁以下的婴儿。本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发布于 2023-01-23 21:52
0评论
什么是脉络丛?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及其上的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其中有些部位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为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脉络丛位置及形状)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嵴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产生的脑嵴液汇合,经中脑水管流至第四脑室,再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嵴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并迅速扩
发布于 2022-12-27 14:0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