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络病概述
“络”乃为经脉主干别出的分支,《灵枢?脉度》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其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之间,形成网络结构。内至脏腑,外至四肢肌肉,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具有沟通表里内外,贯通营卫气血,互渗津血、濡灌脏腑组织等功能。由于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环流的通路,且络体细小,分布广泛,一旦络中气滞血瘀痰阻则影响络中气血运行及津液的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 从而导致瘀血阻络、络脉绌急、络虚不荣等基本病理变化,即而形成络病。络病理论始于《内经》,临床证治奠基于《金匮要略》,至清代叶天士始形成重要的病机理论。
2、萎缩性胃炎络病病机的提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科常见疑难重症,临床医家对其病机论述见仁见智。笔者导师周斌根据其病程较长,病机错杂,证型互见等特点,据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提出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以及“病经数载,已入胃络”的论述,并据叶氏“肝阳直犯胃络”的论述,结合萎缩性胃炎常有情志因素作用的病机特点,将萎缩性胃炎归属于中医络病范畴。
3、 “脾胃虚弱,寒湿之邪,深伏胃络”根本病机
根据萎缩性胃炎患者大多有宿日过食寒凉、现见畏寒怕冷的病症特点,导师周斌认为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寒湿之邪损伤脾胃,病程日久,深伏血分,滞留胃府络脉,并与络脉气血相互裹结,产生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最终导致胃府络脉虚寒,失于温养,络脉绌急,滞涩不通,不通则痛;胃府络脉气血亏虚,络脉失荣,不荣则痛,形成胃府络病的病理过程。即“脾胃虚弱,寒湿之邪,深伏胃络”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重要病因和根本病理机转。
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滞,易伤阳气。人身气血津液的运行,赖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畅通无阻。若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脾胃,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易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则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为湿困,运化不力,饮食水谷不能化生气血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蕴久,从而热化,可致热郁中焦,损伤胃络。湿困日久,脾气亏虚,气虚及阳,阳虚生寒,则血无以温煦,凝泣成瘀;脾气亏虚,气机不畅致气不运血,则血脉瘀滞;脾失统摄,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则离经之血日久不散,蓄而为瘀。
《诸病源候论》云:“血气壅实不通而成否也”。所以,气滞血瘀是胃痞的一个必然病理过程。胃络瘀滞,气不布津,血不养经,胃失滋润荣养,胃腑受损,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日久成萎。现代临床医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于胃痞,其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失去正常色泽, 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变薄,皱襞变平甚至消失,血管显露,此为胃府脉络瘀阻,血行不畅,胃失濡养所致。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镜下可观察到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根据王清任“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的观点,当为瘀血所致。
综上所述,导师周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气血同病,病在血分为主。外感寒湿之邪客于肌表,留而不去,传入经脉,入舍胃络,或寒湿之邪直中脏腑经络;或宿体脾胃虚弱,过食寒凉饮食,寒湿之邪滞留胃府,经年不愈。邪气留恋,病久入络,胃络瘀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胃络瘀阻,络脉气亏虚,胃失滋润荣养,“不荣则痛”。萎缩性胃炎应归属中医络病范畴,以“脾胃虚弱,寒湿之邪,深伏胃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根本病机。
4、萎缩性胃炎络病病机治则
叶天士认为“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主张“气虚则补中以行气,血衰则养营以通络”;并提出“络以辛为泄”的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根据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寒湿之邪,深伏胃络”的根本病机,临床上导师多采用益气健脾、温化寒湿、辛温通络为治则。导师常用四君子汤加味治之,药用党参15g,茯苓20g,麸炒白术15g,法半夏9g,甘松10g,干姜6g,丹参20g,预知子15g,梭罗子15g,桂枝6g,生黄芪20g,炒白芍15g,砂仁6g,蜜甘草6g。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茯苓补益脾胃, 又能渗水利湿, 与黄芪相伍, 可增健脾益气之功;法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砂仁性辛温,可化湿和胃,温中健脾;桂枝辛温,温经通里,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甘松、干姜,辛温,温中散寒;丹参活血化瘀, 疏通经络;白芍养血和络,缓急止痛;预知子,娑罗子均性温,可宽中理气,和胃止痛。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温中止痛,活血通络,化湿和胃之功效, 具有标本兼顾的特点。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喜燥而恶湿。再者,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因此我们采用健脾之法,脾健则水湿得以运化,精微得以疏布,气血得以生化,脏腑得以濡养。辛则能散能行,可行气行血;温可散寒通络,助阳补火。
又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因寒湿入络所致,非温则寒邪不散,非通则血瘀不化,以辛温通络为法方可通血瘀散寒邪,使胃络瘀滞得行,气机调畅,邪去而正安,气血调和得通,通则病愈。
5、临床验案举偶
刘某,女, 60岁。2011年5月9日初诊。胃脘胀满隐痛伴纳差1年余, 2011年1月14日行胃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胃窦黏膜组织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脘胀满,食后尤甚, 纳差,胃部隐痛,喜暖喜按,胃中嘈杂,偶有嗳气,二便可。舌淡暗,苔白腻,脉细弦。药用:太子参15g, 炒白术15g,茯苓20g,法半夏9g,炒枳壳15g,甘松20g,干姜10g,娑罗子20g,醋鸡内金20g,白芍20g,醋柴胡10g,醋香附20g,高良姜10g,紫苏梗20g,六一散20g,丹参20g,砂仁6g。服药14剂后来诊,胃脘胀满明显减轻,饭量有所增加,隐痛消失,苔腻较前好转。先后出入续断30g,广寄生30g,泽泻20g,桂枝10g,党参15g,生白术25g,荜茇3g,炮姜10g,炒槟榔20g,炒杏仁9g,醋青皮15g,计服3个月后,诸症消失,于2011年8月2日复查胃镜,病理报告示:轻度浅表性胃炎。经半年随访患者症状平稳无复发。
6、小结
导师周斌消化专业二十余年,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颇有心得。总结得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因素体脾虚,外感寒湿之邪,由气及血,由实致虚,因虚致瘀,痰瘀互结,络脉瘀阻,从而形成胃府络病。从络病角度认识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倡导“寒湿入络”病理机转,对于该病临床治疗具有有着重要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什么
发布于 2022-12-17 02:3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什么相关文章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比低发区高。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
发布于 2024-03-19 21:52
0评论
概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
发布于 2023-01-18 19:59
0评论
概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是消化系统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一般在临床患者主要是会出现疼痛、胃酸、嗳气,胀气等等,临床症状还是比较明显,应该注意及时进行一些胃镜检查,是有助于患者的疾病的诊断的。及时确诊以后积极开展治疗,药物治疗是关键,也是建议患者能够注意饮食的调理,养胃也是关键,能够保证患者胃部的健康,增强胃功能。
步骤/方法: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也是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患者自己
发布于 2023-07-08 11:00
0评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根据病变分布,可再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以胃窦为主)或全胃炎(以胃体为主)。
本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据报道:在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占受检人群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胄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虽经长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
发布于 2023-12-21 06:45
0评论
茯苓山药包子
原料茯苓10克,山药15克,面粉150克,鲜猪瘦肉50克,生姜2克,胡椒粉1克,麻油2克,绍酒2克,食盐4克,酱油2克,大葱5克,骨头汤30毫升。
制作先把茯苓、山药洗净,文火焙干,碾成细末,与面粉混匀。然后把茯苓山药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发面、水适量,揉成发面面团发酵。再把猪肉剁成泥,倒入盆内,加酱油拌匀,将姜末、食盐、麻油、绍酒、葱花、胡椒、骨头汤等放入盆中,拌匀成馅。待面团发成
发布于 2024-03-19 22:12
0评论
①应设法消除诱发因素。如彻底治疗慢性胃炎,避免对胃有刺激的辣、硬的饮食及药物,治疗口腔及咽喉部慢性感染等。
②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如半流质或少渣饮食。
③少量多餐,忌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
④宜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嫩叶蔬菜。
⑤凡胃酸过多者,应禁食浓鸡汤等浓缩鲜汤、酸性食品、大量蛋白质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宜进食豆奶,菜泥,粥等。
发布于 2024-03-19 22:05
0评论
1、注意食用具有营养的食物。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机体的各种营养素充足,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对贫血和营养不良者,应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瘦肉、鸡、鱼、肝、腰等。高维生素的食物带有深色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每餐最好吃2~3个新鲜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食用酸碱平衡。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当
发布于 2024-03-30 07:34
0评论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
发布于 2024-03-30 07:41
0评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专家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在临床上一般的症状有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具体如下:
1、嗳气:嗳气可持续不断,频繁发作,亦有间断发作,有的声小,有的声音响亮。可出现无食欲或善饥、食少,纳呆或进硬凉食物后即感痞胀、消化不良。
2、上腹部胀满、痞闷:胃胀或腹、胁、胸、背部胀满或见胃堵、痞闷,有些患者有堵塞感,多
发布于 2024-11-12 21:53
0评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要遵循的饮食规律
慢性萎缩性胃炎饮食注意要记得活动应在饭后,忌剧烈运动。由于饭后消化、吸收功能最活跃,需较多的血液供应,同时分泌足够的消化液来消化食物,如果饭后做剧烈运动或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血液就会较多集中到各运动器官或脑、胃肠血液相应减少,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不利于消化吸收。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发挥唾液中粘蛋白、氨基酸和淀粉酶帮助消化的功能,使食物颗粒变得细腻
发布于 2024-11-12 21: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