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理改变
1、滑膜炎
滑膜炎是强直性脊柱炎受累关节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到炎变的滑膜组织增生肥厚,绒毛形成,小血管周围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种炎变的滑膜组织可以释放炎性介质,造成关节肿胀疼痛;可以释放多种酶类,破坏关节软骨和骨组织,最终造成关节破坏。病变多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侵犯腰椎、胸椎及颈椎。肩关节、颞颌关节、肋横关节、肋椎关节、胸锁关节、胸骨柄体关节、耻骨联合也常被累及。
2、韧带、肌腱骨附着点的炎症
这是强直性脊柱炎带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即在韧带、肌腱及关节囊附着部位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中生成的肉芽组织可破坏松质骨。
3、骨质增生和骨质融合
强直性脊柱炎的晚期,受累关节骨质增生日益明显,尤以关节囊和韧带的钙化或骨化十分突出,最终受累关节间隙完全消失,而发生骨性强直,这种骨性强直常发生的骶髂关节、脊柱及髋关节,较少发生于膝关节和踝关节,发生在脊柱的这种改变即形成X线片上竹节样变的病理基础。
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四联治疗方法:
1、自身治疗,包括保持挺腰,锻炼腰部活动等,为了防止脊柱畸形,游泳是比较好的方法;
2、药物治疗,目的是止痛抗炎,延缓病情进展;
3、激素类等;
4、生物制剂,如益赛普,还有一些抑制免疫的药,当然还有一些中药类如雷公藤等。
三、超微针镜-关节炎局部治疗微创技术
超微针镜诊疗技术是以西医解剖、手术操作为基础,在诊疗过程中不破坏整体结构,仅有微细组织结构改变,是毫针和开刀手术无法替代的新技术。技术设备包括电子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及多项专利医疗器械,临床适用于大部分的关节、脊柱及其它软组织疾病。由盲视操作转变成可视操作,让治疗更准确,在诊治强直性脊柱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引起的周围关节炎更具有优势。超微针镜在肩周炎、膝关节炎、髋关节炎等关节的松解、消炎治疗上比单纯的关节镜更微创,更可视化,更低的费用,将逐渐取代关节镜,成为微创治疗的主流。
四、超微针镜诊疗系统特点:
1、微创操作
所有的超微针镜操作器械和操作方法都以微小切口为基础。与关节镜治疗术式不同,关节镜治疗通常要在手术部位开3个或3个以上通道以方便操作,治疗过程中以剪除或剥削损伤的粘膜、软骨等组织为主,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超微针镜在治疗时针对疼痛骨科的特点,切口小于0.5cm,最多开通2 个通道,有时一个利用通道也可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剥离和疏通关节和病变组织及关节腔灌洗,以解除粘连,消除炎症,恢复功能。术中创伤相对较小,术后第二天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2、可视操作
超微针镜诊疗技术利用影像设备进行可视操作,复杂和危险部位使用操作通道,减少了手术的危险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比如脊柱的侧隐窝松解术,作一约0.3-0.5cm厘米左右的切口,监视器观察下置入操作通道到达椎板间隙,避免直接穿刺,将复杂且危险的操作变得简单安全。
3、操作简化
由于切口小、损伤少,术中一般不需做驱血和加止血带处理,避免了缺血造成的术区伪像。操作通道可以兼容多种器械,在一个通道内可以做检查、灌洗、注射、置入、消融等多项操作,将复杂操作简单化。
4、靶点精确疗效肯定
对于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等出现关节、肌筋局部顽固性肿痛时以及僵硬时,利用超微针镜进行局部疏通、剥离、灌洗、置药等处理后往往可在短时间内消除症状,解除关节僵硬,回复各个关节功能,并且能够避免破坏正常组织。超微针镜技术采用局部麻醉,住院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