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是血液从周围组织回流至心脏的通道,下肢静脉包括浅静脉和深静脉,深静脉是下肢的主干静脉,浅静脉最终汇入深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异常的在下肢深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临床上表现为突发的一侧下肢明显肿胀,伴有轻度胀痛,行走不便。病因主要包括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其中长时间卧床休息、下肢制动引起的血流缓慢、血液瘀滞是最常见原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危害为血栓脱落后经静脉系统向心回流,最终经右心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严重的肺栓塞是最危重的急症,可以导致猝死,往往抢救无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发病两周内)是血栓脱落的高发期,此后随着血栓机化、纤维化,血栓脱落的几率明显减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虽不会导致肢体坏死、截肢等严重后果,但是如果得不到积极正规治疗,尤其是急性期,可导致严重后遗症,表现为患肢肿胀不能完全消退,下地活动后加重。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复发,再次形成新的血栓,反复发作导致下肢深静脉严重回流障碍,表现为患肢高度肿胀,足靴区(小腿远端和足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皮肤变黑)和龟裂,最终形成经久不愈的下肢慢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图1 未经正规治疗的左下肢陈旧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高度肿胀,足靴区皮肤增厚、龟裂、色素沉着明显。
图2 未经正规治疗的陈旧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下肢慢性溃疡,迁延不愈达15年之久。
从事血管外科工作多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积极正规治疗。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首先应针对致命性肺栓塞,保守治疗措施包括绝对卧床(饮食、大小便均不下床)两周,避免挤压按摩患肢,但不能完全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目前,已发明了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先进武器,即下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通过介入治疗(在健侧大腿根部或颈部穿刺,即穿刺健侧股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植入下腔静脉(位于腹部,是人体最粗的静脉,下半身血液均回流入下腔静脉),滤器在允许血液通过的同时,可有效阻止较大的血栓,其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疗效几乎达到100%,滤器植入操作简单,创伤很小,滤器植入后不在需要严格卧床。下腔静脉滤器在国内应用至少已有十年,其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已被临床实验所证实,目前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下腔静脉滤器分为永久性滤器和临时性滤器,一般老年患者植入永久性滤器,滤器长期植入体内无任何感觉,不会产生任何不适感,且目前尚未发现滤器长期留置体内产生的副作用。对于小于50岁的年轻患者,可植入临时性滤器,植入后三周待致命性肺栓塞的风险明显降低后再取出体外。
图3 已植入下腔静脉的永久性滤器(下腔静脉内的网状结构)。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自身的治疗,目前首选药物治疗,即抗凝溶栓治疗,疗效和开放手术取栓相当,一般不再需要手术取栓。抗凝药物只能预防血栓进一步生长蔓延,对已经形成的血栓无效,只有溶栓药物才能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但是溶栓药物在溶解血栓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血栓脱落,所以一般建议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再进行溶栓治疗,否则只能进行抗凝治疗。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尿激酶疗效明显,常规剂量下很少发生出血的副作用,且价格便宜。最长使用的抗凝药物是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一般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周,在过渡到长期口服华法林,口服华法林期间需定期检测凝血功能,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PT-INR)延长至1.5~2.5(正常为0.8~1.2),在此范围内,即能有效预防血栓复发,又不至于发生严重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愈后长期抗凝治疗很重要,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容易复发,反复发作可导致下肢高度肿胀、慢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长期有效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复发。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愈后应根据下肢活动后有无肿胀的情况短期或长期穿医用弹力袜,医用弹力袜有压力梯度,可有效预防下地活动引起的下肢肿胀,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血栓复发。
从事血管外科工作多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认为应采取积极正规的治疗措施,即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临床治愈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根据情况短期或长期穿医用弹力袜。经上述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患肢肿胀迅速完全消退,并有效预防了血栓复发,将后遗症降低到最低程度,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真诚欢迎您到我院就诊,我们将为您提供真诚的服务和国内一流的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