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技术是将稀释的微量肉毒毒素注射于痉挛的肌肉(导致症状的靶肌肉),产生化学性去神经支配作用而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异常姿势的微创治疗技术。一般注射后3天起效,1-2周达高峰,每次疗效可持续约3-6个月,以后可根据需要进行重复治疗。肉毒毒素具有免疫原性,为避免产生抗体导致疗效减退,注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3个月。
在神经科领域,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适应症包括: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偏侧面肌痉挛、脑瘫后遗症、肢体痉挛状态、偏头疼、多汗症等疾病。
肉毒毒素注射应该由全面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熟悉注射部位解剖生理的医生进行操作,遵循个体化原则以谋求最佳疗效。头颈部肌肉多点注射可增加疗效并减少局部不良反应,而四肢肌肉倾向于局限在肌腹中央注射,浅层靶肌肉的注射易于定位,而深层靶肌肉常与邻近肌肉重叠而被掩盖,需要再肌电图或超声引导下进行准确定位。注射剂量应该个体化,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症状累及的部位、痉挛肌肉的大小、痉挛程度及以往治疗反应而定……
本项治疗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已证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后的前几天可有口干、恶心以及全身不适等类上感样表现,通常是短暂的,可自行缓解。肉毒毒素是一种高效的肌肉松弛剂,鉴于其作用机制,注射肉毒毒素存在一定的肌肉麻痹风险。实际上即使是精准的局部注射也存在毒素扩散的可能,相关的副作用有面部肌肉僵硬感、面纹不对称、眼睑下垂、复视、肌肉无力、吞咽困难等,一般症状不重,可随药物代谢而逐渐恢复。注射后避免局部按摩以免加重毒素扩散。此外,与任何注射操作一样,可发生与注射有关的局部疼痛、感染、感觉异常、肿胀、出血。针刺的疼痛和/或紧张会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引起短暂性症状性低血压和昏厥。
治疗的禁忌症包括:①已知对A型肉毒毒素及配方中任一成分过敏;②注射部位存在感染;③重症肌无力或肌无力综合征患者;④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其它干扰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药物(琥珀胆碱、筒箭毒碱、林可酰胺类、多粘菌素、奎尼丁、硫酸镁、抗胆碱酯酶剂、吗啡等);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存在出凝血障碍、血友病及抗凝治疗者,建议口服阿司匹林患者注射前3天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