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窥镜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程序
(A)适用于
首次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进行了内窥镜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消化道内镜》等国内外临床和内镜诊疗指南。
1.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
2.钡餐血管造影发现填充缺陷,提示有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消化道内镜》等国内外临床和内镜诊疗指南。
1、基础内科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窥镜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C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内镜下切除胃息肉的指征。
3、患者同时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管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6)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要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隐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数筛查(乙肝、丙肝病毒、艾滋病、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检查项目:
(1)胃肠道肿瘤指数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内镜检查;
(3)肠镜检查。
(七)内镜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并同意治疗。
2.可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再返回病房。
3、常规胃镜检查依次进行。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决定内镜治疗方案,按照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进行治疗,并在围手术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5.抗血小板药物停用5天及以上。
6.尽可能取回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八)选择性用药
1.使用抑酸剂(如:PPI/H2RA)。
2.使用粘膜保护剂。
3、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九)出院标准
1、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2.病人的一般情况允许。
(十)变异和原因分析
1.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的患者进入特殊人群的临床路径。
2.有胃镜检查禁忌症的患者进入特殊人群临床路径:如心肺、凝血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者,上消化道穿孔急性期或消化道手术围手术期,严重咽部疾病不能插入内镜,食管腐蚀性损伤急性期等。
3、应用影响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药物者,进入特殊人群的临床路径。
4.不符合内镜治疗适应症的息肉,或有内镜治疗禁忌症的患者,出院或转入外科治疗,进入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路径。
5.合并急性胃肠道出血,进入胃肠道出血的临床路径,进行内镜下止血,必要时转入外科。
6.合并感染,需要继续抗感染治疗,进入消化道感染临床路径。
7、合并胃肠道穿孔,转入手术,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8.病理提示恶性肿瘤,转入手术并进入其他途径。
9.多发性息肉、大息肉或并发症:多发性>3个,或直径≥2cm的息肉或宽基息肉或厚尖息肉(尖端直径≥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