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11 03:33

心和脾都是虚的。心主血脉,主神志变化,而脾主调血,主生血,是后天之本。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气虚弱,不能生发精血,血的生化之源缺乏,脾气不足以持血,血溢出脉外而出血,造成血量不足,心失其主,心血亦虚。若心血不足,脾失其养,脾气亦虚,血生不足,抱病不行,可进一步加重心血不足,形成心脾两虚。除血液病变(血虚、出血)外,心脾两虚还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这是由脾气虚引起的。脾气不足,无力制水,水湿泛滥,聚湿成痰,则形成痰饮、水气,蒙蔽心窍,或凌驾于心的病理退行,表现为神志不清,痰浊入喉癫痫证或心悸、水肿证。

心脾两虚的检查项目有哪些相关文章
心脾两虚:主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纳呆腹胀,大便溏泻,倦怠乏力,舌淡嫩,脉细无力.辩证:多因思虑多度而致,心脾两脏病变是相互影响的.因心而影响脾的,见症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等心经症状为主.因脾而影响心的则以食少腹胀,便溏乏力等脾虚症状为主治法:补益心脾方药:归脾汤化裁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元肉,甘草等.
发布于 2023-01-11 03:13
0评论
心脾两虚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心脾两虚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血不足及脾气虚弱两个方面。如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大便失调,神倦乏力及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尽,便血、皮下出血及各种出血现象,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
发布于 2023-01-11 03:26
0评论
心肺气虚证,是指心肺两脏气虚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心悸气短,久咳不已,咳喘少气,动则尤甚,胸闷,痰液清稀,声音低怯,头晕神疲,自汗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分析]本证多由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肺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致使心气亦虚;而当心气先虚时,其宗气耗散,亦加重肺气不足。宗气不足,心之鼓动力弱,故见心悸,脉细无力;肺气虚则肃降无权,气机上逆则咳喘;宗气不
发布于 2023-01-11 03:06
0评论
概述 其实神经衰弱的病症也是非常的复杂的,而且诱发的因素也是非常的多,在治疗上,患者要根据自身的病因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如果神经衰弱的患者,单凭药物来进行治疗的话,其实达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药物治疗这种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说是需要日常生活中来进行调理,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今天我们来分享,心脾两虚神经衰弱吃米氮平的效果 步骤/方法: 1、 心脾两虚神经衰弱患者主要是心脾气血两亏所
发布于 2024-04-24 18:55
0评论
概述 对于乙肝这种疾病,在前几年可以说肆虐到全国。而且还没有办法完全根治。不过后来呢,慢慢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效的控制这一疾病了。对于这种的呢,我们如今就有乙肝两对半检查,其实也就是乙肝的五项检查。所以每一项都是必须要进行的,从而才可以有效的检查,以及后来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那具体的乙肝检查项目有哪些? 步骤/方法: 1、 其实对于乙肝两对半检查,也就是乙肝五项检查
发布于 2023-10-11 06:22
0评论
如果初次检查乙肝五项,出现定性检查结果不准,阴阳性状不明,这时候可以选择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已确定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以及是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如果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查出来得了乙肝的话,需要积极治疗,对于乙肝的治疗建议你采用中药的方法。肝功能检查能在肝脏病变的第一时间发出警示,这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以阻断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转化。是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关健性检查。很多的患者就是在早期已经
发布于 2023-09-14 20:54
0评论
目的:通过对脾虚证及肝胃不和、痰热证共67例及18例正常人进行的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 结果表明:各证组舌苔脱落细胞的构成比由多至少均为角化细胞、角化前细胞和完全角化细胞,中层细胞极少。 同正常人比,脾虚证的角化细胞明显减少,角化前细胞及中层细胞显著增多(P<0.01),反映脾虚患者新陈代谢缓慢,舌粘膜上皮细胞代谢障碍;肝胃不和及痰热证均为实证,机体代谢亢进,上皮细胞分化成熟过于旺盛,较之虚
发布于 2024-10-02 03:59
0评论
心脾两虚分很多种情况:心血虚,心气虚,心阴虚等,脾气虚,脾血虚,脾不统血证等。而养血安神片它所治的是心脾气血虚证和脾不统血证(心悸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头晕,面色萎黄,食少体倦,便血,如果是女性,还有可能会月经不调),所以如果不是上述症状最好不要吃。
发布于 2023-01-11 03:19
0评论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西医
发布于 2022-12-06 12:10
0评论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发布于 2022-12-07 11:1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