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电的生成和传输异常,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心房颤动中,心房内的兴奋迅速而不规则地进行,最高可达300-600次/分钟。由于房室结的过滤保护作用,这些兴奋部分到达心室,引起快速和绝对不规则的心率(心跳)心室率高达100-160次/分。
发生心房颤动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慢性肺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心脏手术。
心房颤动的三个主要风险是脑梗塞(中风)、心力衰竭和生活质量下降,此外,心房颤动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一倍。心房颤动中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和心率的长期增加会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更危险的是,心房颤动会大大增加血凝块和脑梗塞的风险。在心房颤动中,血液往往停滞在心房,这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栓脱落后会引起身体各部位的栓塞,如大脑(中风、偏瘫)、四肢(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和肠道(腹痛、便血)。在神经科就诊的中风患者中,近10%是由心房颤动引起的。心房颤动中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病人感到心悸、胸闷、头晕,个别病人会晕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的分类有很多种,但最实用的是反映心房颤动发展阶段的分类,即把心房颤动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早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中期)和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后期)。房颤治疗得越早,成功率就越高。
心房颤动的诊断很简单,一旦病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不正常,就应立即到最近的医院做心电图检查来确认。对于发作时间很短的病人,可以考虑做流动心电图。
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抗高血压治疗等)、消除诱发因素(戒烟、限酒、避免情绪紧张等),以及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
(1)抗凝,目的是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常用的是华法林(国外较新的抗凝剂如达比加群,因其价格昂贵,在我国尚未广泛使用)。
(2)抗心律失常治疗,目的是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过高的心室率,常用的有可的松(胺碘酮)、强心剂(普罗帕酮)、倍他乐克和异丙嗪。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缺点是需要长期用药,不可避免地有副作用,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也会引起心律失常。
(3)心房颤动的上行治疗。基础研究发现,一些降压药和降脂药对预防心房颤动发作有一定效果,但其临床效果仍不确定。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1)电复律,多数患者复律后会复发。
(2) 射频消融术,是近十年来治疗心房颤动发展最迅速的技术,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可治愈心房颤动的优点,国内外最新的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推荐导管消融术为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首选。
(3)外科迷宫,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疗效确切,但创伤性和风险性相对较大。
(4)房室结消融术后植入起搏器,目前较少使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房颤动已成为心脏病学的常见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被称为 "21世纪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早期发现心房颤动和早期正规治疗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领域新设备、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必将为更多的心房颤动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