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或加重现有的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分为四大类。I、II、III和IV类,其中I类又可细分为三个亚类。Ia、Ib和Ic。常用于治疗早搏的奎尼丁属于Ia类,在治疗中极易引起传导阻滞或心脏停搏;Ib类药物美西林(慢心律)主要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但有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的危险。Ic类药物普罗帕酮(强心剂)在治疗室性早搏时可引起心慌、头晕、晕厥等房室阻滞症状;II类药物普罗帕酮(强心剂)可引起房室阻滞症状。该药适用于治疗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房颤,但可引起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药物维拉帕米(异搏定)可治疗早搏和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可引起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引起心跳停止。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因为其作用机制单一,不能进行综合调节,而且药物的治疗剂量与发生副作用的剂量非常接近,难以控制。一位64岁的患者,经常出现房性早搏和短时房颤,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胺碘酮治疗了两个多月,剂量为0.2克/次,2次/天。结果心率突然下降到每分钟42次,发现是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因为长期使用胺碘酮已经抑制了窦房结的正常起搏功能。
如何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风险降到最低?主要是合理用药,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应逐步确定最小有效剂量,在增加或减少剂量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必须咨询专业医生。也可以选择服用具有综合调节作用的参松养心胶囊,它可以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地阻断心律失常,在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过程中,该药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消除各种心律失常的症状。当心律正常后,心律失常的症状就会失去根据,病人就能平静下来,心态平和。此外,研究表明,它使用起来非常安全,没有发现任何心脏毒性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