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14 08:26

当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时,我相信所有患者都会问同样的问题。我的息肉会不会变成癌症?并或多或少为此感到焦虑。事实上,95%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但只有不到10%的腺瘤性息肉会发生癌变,有些息肉容易发生癌变,有些则不会。根据息肉的性质,大肠息肉被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症性和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可能会癌变。最近的研究还表明,一些长期被认为是良性的息肉也可能发展成癌症。出于这个原因,医生通常会切除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所有息肉。
下一个问题将是哪些息肉容易发生癌症?
腺瘤性息肉根据其总体形状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管状腺瘤(混合型)。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根据异型,腺瘤性息肉可以细分为低度上皮内瘤和高度上皮内瘤,后者的致癌风险更高。此外,恶性率还与息肉的大小有关,小于1厘米、1-2厘米和大于2厘米的息肉的恶性率分别为1%、10%和35%。直径小于2厘米的绒毛膜癌的恶变率为10%,大于2厘米的恶变率高达53%。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锯齿状腺瘤也极易发生癌变,应予以重视。
结直肠息肉如何发展成结直肠癌?
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结肠粘膜过度增生;过度增生的粘膜慢慢形成小的腺瘤性息肉;息肉逐渐长大,形成大的腺瘤性息肉;然后发生异质性增生。当异型增生的肿瘤细胞侵入粘膜下层时,成为早期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在肠壁内由内向外继续生长,然后侵入肠壁外部。肿瘤细胞在肠壁内由内向外继续生长,然后侵入肠壁外的组织,还可沿淋巴管和血管转移到远处,形成中晚期结直肠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科学家们还描述了参与大肠息肉癌变过程的基因。他们得出结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展是基因突变或其他化学修饰的结果。APC、K-ras、Bat-26和P53等基因参与了大肠息肉的致癌过程。早期腺瘤性息肉发展为晚期腺瘤性息肉预计需要2-5年左右。同样,晚期腺瘤估计需要大约2-5年的时间发展成早期结直肠癌。

大肠息肉一定会变成癌吗?相关文章
由于职业的关系,常常有人问起我这样的问题“现在的肠癌的人那么多,我会不会也的这种病啊?”。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问题。的确,大肠癌现在越来越多见,据最新统计: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3~16万人,20年来发病率平均每年递增2%。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大肠癌呢?首先是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这里主要指直系亲属中有患大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有的,以及患病年
发布于 2023-03-01 23:06
0评论
大肠息肉(Colonic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腺瘤性、增生性、炎性和错构瘤性四种,腺瘤性息肉与肠癌发生关系密切,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另外三种息肉和肠癌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内镜下发现息肉,应给予择期切除。由于这两种息肉单靠医生的肉眼并不容易区分,故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切除后的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分类诊断。大肠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仅有个别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
发布于 2022-10-03 03:03
0评论
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肿瘤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肠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以带蒂或不带蒂。在大肠息肉中,有些是肿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占70%~80%,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而非肿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它们的发生、
发布于 2024-02-25 04:17
0评论
(1)年龄40~50岁是结肠癌的高发阶段。 (2)有大肠癌家族史者要格外留神,因为他(她)们罹患大肠癌的危险性要比通常人高4倍。 (3)血吸虫病流行区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对于这些地区的老百姓,要密切观察他(她)们病情的变化,要建立随访制度,以便早期发现大肠病变。 (4)由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对于这些患者要定期追踪。现有资料提示,其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6-9倍,往往在发生慢性
发布于 2023-03-03 09:48
0评论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样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
发布于 2024-02-25 04:10
0评论
大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是大肠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大肠癌的发生相关的因素分为以下几大类。饮食:饮食是引起大肠癌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从大肠癌发病率观察可以明显的发现,大肠癌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密切关联。发达地区大肠癌的发生率明显较非发达地区来的高。未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结肠后,在结肠内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生成大量的致癌物质,进而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低
发布于 2023-01-14 03:56
0评论
家住徐汇区的72岁的沈先生,最近一直睡眠不好,顾虑重重,就是因为一枚小小的肠道息肉。最近上海各大社区开展大肠疾病普查,化验大便两次潜血阳性,在社区医生的建议下,沈先生鼓起勇气接受了肠镜检查,果然有所发现,在乙状结肠、降结肠发现了几个小小的突起,都在几个毫米大小,最大的一个1.5cm,肠镜医生告诉沈先生,这是息肉,多为良性,肠镜下切除送病理诊断即可。于是沈先生在门诊很顺利地接受了肠镜下的息肉切除。
发布于 2023-01-29 10:17
0评论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一般而言,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1、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
发布于 2024-02-16 03:31
0评论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黏膜剥离嵌除法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
发布于 2024-02-25 03:57
0评论
很多人谈到大肠息肉时都比较恐惧,以为自己得了癌症,工作生活有很大压力。这里告诉大家不要惊慌,临床上对凡是从胃肠道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从病理解剖上可大致分为:腺瘤性息肉为最常见的一种;炎性息肉,是肠粘膜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的增生性息肉等。大肠息肉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息肉为单个或多个,大小可自直径数毫米到数
发布于 2022-10-06 03:3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