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02 18:38

  探讨脾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第二炮兵总医院开展的国际首例脾脏射频消融治疗ITP的疗效。结果  1例43岁女性食管癌患者,经反复外周血计数、血涂片和骨髓穿刺等检查证实合并原发性重症ITP,其血小板计数<5-10×109/L,经规范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静滴人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长春新碱和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无效。患者2010年8月15日接受腹腔镜下脾脏射频消融术,术后第22天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围手术期并发症;至今随访超过8个月,患者呈完全应答。结论  脾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ITP安全、有效,值得扩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增多和血小板生成减少为特征,临床上多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明显出血倾向[1-3]。约1/4患者将发展为慢性ITP,当慢性患者对激素、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和免疫抑制剂等传统一、二线药物治疗无效时,多需要实施脾切除术[1-4]。

  病 例 报 告患者,女,4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血小板减少4个月入院。

  患者最初因吞咽困难于2010-4-15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21-27cm处可见溃疡样新生物,边缘隆起伴出血,活检病理诊断食管癌(鳞状细胞癌)。原拟手术治疗,术前血常规检查Hb 80g/L,血小板 0×109/L,骨髓穿刺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红系未见明显异常,巨核细胞300个,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其中:原始巨核细胞1%,幼稚巨核细胞5%,颗粒型巨核细胞58%,产板型巨核细胞31%,裸核型巨核细胞5%,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散在少见。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给予甲强龙、长春新碱治疗和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最高达到78×109/L,遂给予食管肿瘤区域放疗16次,吞咽困难症状缓解。此后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提示血小板进行性下降(<5×109/L);复查骨髓象仍提示巨核系统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自诉发病后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于2010-7-13来我院血液科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骨髓穿刺显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全片66个,未见产板型,血小板少见;复查胃镜未见食管有明确肿瘤细胞浸润;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4×109/L。入院当日即给予静滴人免疫球蛋白(华兰生物,400mg/kg/d)持续5天,无效。因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于7月17日始接受2周规范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7月23日开始给予甲强龙(120mg,2mg/kg,递减)治疗,7月24日输注血小板10单位,7月24日和8月9日分别给予长春新碱(2g)治疗。经上述综合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仍持续下降(详见图1),提示该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经内科系统治疗无效,遂于8月13日转外科继续治疗。

  患者拒绝脾切除术,同意实施脾脏射频消融术。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8月15日实施腹腔镜下脾脏射频消融术。全身麻醉后平卧位,脐下和剑突下、脐左侧5cm处穿刺置入5mm Trocar,分别置入腹腔镜镜头和器械。探查见脾脏大小、形态和色泽正常。头侧河和左侧躯体抬高20°,适当分离脾结肠韧带,以防止消融脾下极时损伤结肠(图2A)。于10-11肋间隙左腋后线处穿刺插入最大工作直径5cm的RITA射频电极针(Boston Scitific Corp., USA),依次选择脾脏中下极膈面作为消融穿刺位点(图2B),共消融6个重叠位点,消融时间总计65min,每次退针时烧灼针道。腹腔镜直视下明确脾脏穿刺针道无活动性出血后结束操作。

  术后给予1周预防性抗生素等治疗。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食流食;2周时出院。动态检测血小板变化(见图3)提示术后第22天升高至120×109/L。随访至今已8个月,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持续维持在120-200×109/L以上;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发烧、腹痛、流感等症状发作。术前血清蛋白电泳和补体C3、C4测定仅IgG略低(6.02g/L,正常7-16),术后复查免疫功能正常。术后1周复查增强CT提示消融脾实质约占全脾体积50%左右(图4A),无胸腔积液、腹腔出血、脾破裂等并发症。术后7个月时复查CT提示脾脏消融灶完全吸收,残留脾实质体积明显缩小(图4B)。

  术后7个月时因食管癌复发,目前患者正接受食管癌区域放射治疗。

  讨    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bocytopenia, ITP)又称免疫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发病机制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加[1-3]。

  ITP的一、二线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IVIg、免疫抑制剂、Rituximab、血小板生成素激动剂(eltrombopag、romiplostim)和脾切除等[1-4]。当慢性或持续性IT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IVIg等传统药物治疗无应答或不耐受时,则具备脾切除的适应证。脾切除术对80%慢性ITP有效,其中约2/3可以获得5-10年以上的持久应答而无需其他治疗。但脾切除术伴随较多并发症,如发烧、出血、感染、胸腔积液、血栓形成等,尤其是脾脏这个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被切除后发生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 OPSI)的风险会增加。Kojouri等[4]的系统分析发现,脾切除并发症率为开腹12.9%、腹腔镜9.6%,死亡率为开腹1.0%、腹腔镜0.2%。曾有文献尝试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治疗ITP[5,6],但其近、远期疗效均弱于脾切除术。PSE术后多有发烧、腹痛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且有严重并发症如脾脓肿、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风险。因此,临床上探索有效替代脾切除、且保留部分脾脏功能的新型ITP微创治疗方法很有其必要性。

  本例患者对传统一二线ITP药物治疗均无效,故有脾切除术指征。由于拒绝脾切除,患者选择了微创的脾脏射频消融术[7-11]。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利用射频电流(450-500KHz)使电极周围组织内的离子振荡、摩擦产热(>50-110℃)造成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达到毁损病灶的目的。RFA已广泛用于治疗肝癌、肾癌等实体肿瘤。我们于2003年开始应用RFA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症,取得了显著疗效[7-11]。射频热能对富血管脾脏的作用包括3个逐级放大的区域[7,8]:①中央的凝固性坏死区;②周围更广泛的血栓性梗死区(旁观者效应);③热能沉降导致仅显微镜下可见的脾窦热损伤和弥漫性微血栓,可累及整个残余脾脏,而CT等影像检查表现为残脾“正常”。消融区域逐渐被吸,影像“正常”的残脾组织发生少血管化的“残脾实性变”(consolidation of remnant spleen)改变。因此,射频热能造成的脾实质消融和广泛的网状内皮系统破坏,是RFA纠正ITP的主要作用机制。

  RFA治疗ITP的疗效和消融体积密切相关,所以我们选择了最大展开5cm的伞状多电极射频针以提高工作效率。ITP患者多无脾脏肿大,在操作过程中射频针因热传导损伤脾周围胃肠道的风险极大。因此,我们对本病例选择腹腔镜路径[7],直视下操作以避开胃肠道和胰周重要组织和血管,从而提高了RFA操作的安全性。经术后8个月的随访证实,该患者术后处于持续完全应答(complete response, CR)状态,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从围手术期和术后8个月随访期间观察,该微创治疗安全,无并发症发生,且能有效地维持部分脾脏免疫功能。

  本病例为国际上开展的首例脾脏RFA治疗顽固性ITP的尝试,疗效显著。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更多ITP病例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微创的RFA技术治疗IT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该技术的后续推广奠定基础。

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文章
射频治疗技术属于微创治疗方法,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治疗的方式,控制仪器所发出的刺激或毁损电流的大小,选用不同直径,长短和形状的穿刺电极针,形成有选择性的特异性的精确局限毁损灶。本技术由于能很好地控制毁损灶与神经的关系,毁损灶的温度及范围,治疗后能消除或减轻疼痛而保持本体感觉,触觉和运动功能。治疗后恢复比手术治疗快,疗效维持时间长,可重复进行。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射频仪器在原有用于神经毁损的基础上(
发布于 2023-05-21 12:07
0评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通常会因为感染、免疫因素、肝脾作用、遗传因素而发病,通常会利用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有密切关系;2、免疫因素:感染不能直接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3、肝脾的作
发布于 2023-11-04 02:42
0评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教师、司机、重体力劳动者等。腰椎间盘突出病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从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
发布于 2022-11-30 19:51
0评论
腰椎电流导管消融术是在CT室进行的一种微创手术,从穿刺点的定位准确后,反复在CT下调整电流导管的位置直至满意为止,在射频消融前,稀释的照影剂从导管注入神经根周围,查看硬膜囊的完整性,然后从电流导管中注射利多卡因、德宝松、生理盐水等药物,最后行射频消融术。手术1个小时左右,快捷、微创、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腰椎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的特点及优势:1、定位准确、安全:腰椎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治疗是在CT
发布于 2022-12-01 00:31
0评论
大部分肝硬化患者合并有脾功能亢进症,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几种血细胞(主要是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传统治疗措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或并发症。作者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的脾脏射频消融治疗脾亢的新型微创措施,本文从脾脏射频消融治疗脾亢的工作原理、治疗入路、安全性、临床疗效、提高安全性和疗效的联合联合脾脏射频消融的多手段治疗模式等多个角度,总结了作者近10年的实验和临床实践经验。本文可为其他单位开展该项新技
发布于 2022-10-02 18:48
0评论
2016年1月2日,本院儿科“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家长培训咨询会”于北京召开,十余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及家长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儿科余惠平主任医师主持了咨询会,会议还邀请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师晓东主任医师、ITP家园病友之家负责人高航出席会议。会议上师晓东主任医师介绍ITP的西医研究进展,高航讲述了ITP家园的故事,余惠平主任医师介绍“鸡尾酒”疗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
发布于 2023-01-05 07:36
0评论
人的正常心律是窦性心律,心脏有规则的跳动。当心脏发生心房纤颤或房颤(atrialfibrillation;AF)时,心脏出现不规则跳动。房颤会影响心功能,左心房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后会随血流到全身的小动脉,引起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房颤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合并存在,也可能仅仅只有房颤(特发性房颤)。人的心律一旦变成房颤,大多数人都有不适
发布于 2023-02-20 13:56
0评论
73岁的赵先生因患腰椎间盘突出,十几年来无奈地忍受着越来越严重的腰腿疼痛。由于年龄偏大,又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内科慢性疾病,赵先生已经难以耐受手术的创伤。但是不断加重的腰腿痛已经逐渐影响到了赵先生的正常生活,这使得全家人越来越迫切地就医,甚至达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近些天,赵先生刚在神经外科处接受了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疼痛当天即刻缓解,才2天功夫,就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全家人也松了一口气。
发布于 2023-03-02 05:16
0评论
射频消融术治愈颈椎病日前,我们采用“颈椎髓核射频消融术”,仅用不到20分钟时间就将48岁的患者张女士的交感型颈椎病治愈。张女士是美籍华人,2年前被美国当地医院查出患有颈椎病。发病时出现出现心跳加速、恶心、呕吐、上肢麻木、不能站立、出冷汗的现象。经当地医生治疗无明显改善。12月底回国求治。住我院后对该患者进行了认真检查:MRI(磁共振成像)、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分别显示,患者的5~6颈椎间盘突
发布于 2022-11-30 20:01
0评论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及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是一种较为多发的疾病,尤其在女性中多见,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及医生,就诊患者中有将近一半得不到满意的治疗。甲状腺射频消融术的出现彻底解决了甲状腺疾病难治愈,易复发的难题,为广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弥补了临床药物治疗的不足,以及手术治疗所带来的风险及美容相关问题。开创了甲状腺微创治疗的新起点,达到甲状腺疾病诊疗的国际
发布于 2022-09-24 20:5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