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18 22:26

在患有肥胖症的人中,可同时出现各种病症,如眩晕、头痛、胸痹、心痛、口渴和发热。肥胖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基础。这种内部的病理变化和外部的症状表现,集中在同一个肥胖病个体身上,势必造成症状的复杂化和鉴别。鉴别的主要关键是要分清疾病的主次、标本和客体,从而把握疾病的症结所在。
1.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中医向来崇尚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我们的目标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是指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是指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是指以人为本。这种预防的理念是今天预防医学的先驱。在《黄帝内经素问》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的饮食结构,充分体现了前人防病于未然的智慧。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告诫人们。"先渴而后饮,先饥而后食,欲食几而少,不欲顿而多",这也符合当今肥胖患者饮食治疗的指导思想。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告诫人们。"人欲使其小劳常在,非大劳而强不能立耳"。这种辨证思维的方法,教导人们要经常运动,但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是当今肥胖患者运动治疗的重要参考。
2、要知道,肥胖患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症状,所以要遵守诊治,采取相应的治疗处方。

病初,痰湿盛,气未虚,病形实,故治以祛邪。 病末,湿痰凝结,成为虚浊,病久入深,侵犯脏腑经络,或气阴两伤,瘀血阻滞,或暗耗精血,涉及奇经八脉,治以扶正达邪,疏瘀涤痰,忌香燥耗气,辛温劫液。滋阴养血,忌滋腻,一味蛮补,以免滋生湿浊,壅塞脾胃生化之机。



























3、知天时、地利、人和,知变通之理,园机活法,事半功倍。
传统中医一直遵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治疗规律,遵循病机的变化,随时改变治疗方药,做到方合病机,药合证候,达到预期目的。近年来,西医也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联合用药等方法,虽然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观点不同,但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殊途同归。

肥胖病中医辨证要点相关文章
概述 闭经的中医辨证要点是什么呢?毕竟这种情况在生活当中是妇科疾病的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导致闭经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比如说有发育与遗传或者是内分泌失调,以及免疫系统失常以及精神方面异常等多方面,都很有可能引发闭经情况的出现,特别是对于一些女性朋友来说,如果在生活当中经常性的过度节食减肥导致自己营养不良的话,也是容易出现闭经情况的。 步骤/方法: 1、 在生活当中,许多女性朋友在生病的时候
发布于 2023-01-08 05:43
0评论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瑰宝,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陵、肾俞、心俞。 3
发布于 2023-12-12 22:40
0评论
患处可用热疗、按摩及充分休息3周左右,特别要减少引起疾病的手工劳动。局部封闭治疗,可使早期腱鞘炎得到缓解,每周封闭一次。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应做腱鞘切开术,术后应早期做屈伸手指活动,防止肌腱粘连。术后1个月内不可手工劳动。 早期减轻手指的活动,使局部得到休息。也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在患处贴上膏药,腱鞘炎舒筋贴,安膜舒鞘贴,现在人们比较常用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
发布于 2024-01-02 04:39
0评论
概述 说到三叉神经痛很多人都觉得有点陌生,但是很多中老年人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脸部表情做的过大,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脸部或者五官,口腔,下巴有剧烈疼痛感,这种感觉有点像被刀刺到一样的痛,持续几秒到一两分钟的时间,之后慢慢缓和,这就是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许多人没有重视所以病情持续发展,身体严重不适。这个疾病没有能够快速治愈的方法,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以缓解达到临床治愈。 步骤/方法: 1、 中医辨
发布于 2024-04-25 21:27
0评论
1、肝郁脾虚型 中医认为,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肝郁抑脾、肝郁乘脾犯胃而引发的一类病症,以多愁善感、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进而导致机体肝气郁滞、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志所伤、情绪不稳、气机不畅等不适表现,患者的症状主要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悲观厌世、唉声叹气、敏感多疑等。 2、气虚血滞型 中医认为,气虚血滞型抑郁症主要是由于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而
发布于 2023-09-09 17:03
0评论
1,多食肥胖病的主要原因为过食,摄入人热能超过了消耗量,因而剩余的热能转化为脂肪积聚于体内,父母肥胖者子女常有同样趋势,一个家庭的成员往往习惯于取食丰腴趋势,一个家庭的成员往往习惯于取食丰腴食品,小儿自幼年时期养成过食习惯,日久即出现肥胖现象。2,休息过多,缺乏运动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亦为肥胖病的重要因素,过胖的小孩的小孩不喜运动,在我们观察的肥胖儿中,绝大多数属于少动而多食的单纯性肥胖病,
发布于 2023-06-19 13:23
0评论
中医理论认为低血压病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治疗主要是温补通阳,佐以补脾健运。可用肉桂、桂枝、甘草水煎服或泡开水当茶饮,有温补升压的作用。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舌红少津咽干者加麦冬和五味子。此外,根据辨证施治,可辅以中成药如归脾丸或人参营养丸等也有一定疗效。 一般认为,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可通过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改善。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
发布于 2023-04-03 19:47
0评论
中医理论认为低血压病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治疗主要是温补通阳,佐以补脾健运。可用肉桂、桂枝、甘草水煎服或泡开水当茶饮,有温补升压的作用。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舌红少津咽干者加麦冬和五味子。此外,根据辨证施治,可辅以中成药如归脾丸或人参营养丸等也有一定疗效。 一般认为,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可通过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改善。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
发布于 2023-04-20 00:33
0评论
1、肝郁脾虚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
发布于 2024-04-29 10:27
0评论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中医则认为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
发布于 2023-11-15 15:1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