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是一种发作性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见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常在10-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偏头痛的主要表现是。1.初始头痛常为一侧头痛,从颞部开始,有胀痛、钻痛或搏动痛,然后扩展到整个半边头或整个头部,或有头部下沉感、紧绷感、麻木感,但每次头痛可限于一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发作前可有幻觉和半身不遂的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头痛程度逐渐加重,弯腰、屈头或用力时头痛加重,烦躁不安,怕响声和强光。2.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的情况相似,发作间期为正常。3.可有家族史,可在压力、劳累、睡眠不足、月经或某种饮食后发病。
针灸治疗的原则是在发作期以控制头痛为主,在缓解期以预防发作为主。
偏头痛发作时的针灸治疗,主要是通过在身体的近处和远处取穴,以达到通窍、祛邪、止痛的目的。上述穴位是治疗偏头痛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治疗中还应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
治疗要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如肝火旺盛者,加中封、行间、涌泉以平肝潜阳;痰浊扰乱者,加中归、丰隆、复方、内庭、利胆、太白以运中祛痰;血瘀者,加地榆、血海、少冲、三阴交以活血化淤。
治疗经络的辨证。疼痛以额部为主者,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选择头廉、头维、印堂、阳白、合谷、阳溪、曲池、足三里、解溪、内庭。疼痛以头侧为主者,以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选率谷、风池、太阳、曲鬓、头项部、外关、中渚、足三里、侠溪;疼痛以头颈后部为主者,以手足太阳经穴为主。以手足太阳经为主,选取天柱、玉枕、风池、厚朴、后溪、少泽、昆仑、京北、知音;疼痛以头顶为主者,以督脉、足厥阴、少阴经为主,选取百会、千金、后金、通天、太冲、星马、涌泉。
上述穴位每次选取5~9个穴位,采用毫针刺入的泻法,一般不施灸,多用电针,选择高频连续波进行中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