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交替时,都是小儿疾病高发时。秋季怎么预防小儿常见病的发生?
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又称秋季腹泻,一般经粪-口传播。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体温在38℃~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囟和眼窝下陷,皮肤松弛,皮肤弹性差,尿少,口腔粘膜干燥等症状,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自然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
目前,杀灭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现在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都对病毒无效,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尽快纠正脱水、酸中毒。对于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枸橼酸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可让孩子当水喝。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静脉输液的方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另外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如妈咪爱或培菲康等)和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发生在家中,正确的生活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神志、精神状态、面容、四肢温度、脉搏等变化,注意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观察大便次数、量及性状,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保留一些新鲜大便送到附近医院化验,有助于病因诊断,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注意有无排尿。
呼吸道感染
“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由于天气变化大,早晚温差悬殊,人容易着凉,秋季干燥的气候也容易使人体的呼吸道受到感染,加上婴幼儿抵抗能力弱,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这个季节儿童易患上的呼吸道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由病毒、细菌感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咽喉发炎、扁桃腺肿大等。
秋季天气多变,儿童的抵抗力弱,要注意护理。早晚要注意保暖,及时加减衣服,在干燥的天气里要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对于由花粉过敏引起的哮喘的孩子,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可以适当添加增加免疫力的制剂。如果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支气管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引发支气管哮喘。由于有哮喘病史的人对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咳嗽、胸闷、喘息及呼吸困难,特别是上述症状反复出现并常于夜间或清晨加重。
有哮喘病史的孩子应尽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房间内要保持通风、干燥,床上用品应该经常曝晒和清洗,将可能诱发哮喘的尘土、皮屑、螨虫等去除掉,床罩以及床上用品应定期用开水烫洗以杀死尘螨。同时,孩子运动时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避免着凉而患感冒,还要加强营养,重视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