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己站在镜子面前,观察两个乳腺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是否均匀。有没有突起的地方或者凹陷的地方。有没有皮肤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有没有像“桔子皮”一样的地方。双侧的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高低。乳头有否内陷。如是先天性的内陷不在该范围。乳房的皮肤有否红肿,乳头有否糜烂等。如有则立即去医院。
其次,自己要在洗澡时注意观察双侧乳腺,特别是要抚摸,触诊。由外上---到外下---到内下----到内上顺序。看有否肿块,用手指的掌面而不要用手指捏乳房组织。发现肿块后要注意肿块的大小、硬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是否与皮肤粘连与胸壁是否粘连。
最后,要注意腋窝是否有肿物。有很少的病人,乳腺癌的首发地方是腋窝。
女人最怕乳腺癌,所以很重视“防患于未然”,却偏偏用错了方法。专家指出,很多女性至今仍以为自检乳房能早期发现癌信号,结果对乳腺增生过于紧张,真正的肿瘤反倒被疏漏了,这种观念必须被纠正。
根据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的资料,上世纪70年代乳腺癌的发病率是19/10万,90年代是30/10万,最近几年则升高到60/10万。这和欧美国家乳腺癌发病率110/10万越来越接近。此外,我国近十年的乳腺癌死亡率增加了30%。更惊人的是,年轻患者越来越多见。
症状:多以乳房出现肿物为首发症状
乳房顾名思义就是个房间,房间里有脂肪,有乳腺及乳腺管等,有小叶,势必造成乳房内的凹凸不平。除非脂肪很多,腺体很少,乳房摸起来才会像棉花团一样。因此,有些人的乳房摸起来是斑块状,有些人是沙粒状,还有人是鹅卵石状,都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就是所谓的乳腺增生。
如何才能辨别乳房肿物是癌变的征兆呢?
首先,注意双侧乳房的对称性,如果两侧乳房对称部位均可摸及东西如增厚块和所谓的“肿物”,一般是生理现象;其次,注意乳房变化与月经期的关系,如果月经前乳房出现所谓的“肿物”,而经后可以消失的,则可能也是生理现象。再次就是前后对比,即以前乳房内没有的东西,现在摸到,则要格外小心。当然如果乳头流水和凹陷,更要去看乳腺专科医生了。总之,乳房内较早期的可疑病变,一般都要通过器械如乳腺X线照相及B超等工具才能进一步明确是否是肿瘤。此外,90%以上的人因为乳房疼痛来看病,只有3%-5%是乳腺癌。所以说,乳腺癌一般是无痛性肿瘤。
高危人群:来月经早、绝经晚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三类:
一,从年龄看:40-45岁及60-65岁是两个乳腺癌高发的年龄段;
二,从家族史看:家里有一个乳癌患者,且发病年龄在35岁以前,可认为是高危家族。家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乳癌患者,或一个是乳癌一个是卵巢癌,其家人也属于高危人群。
三,从诱因看: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因此,性别为女性是高发乳癌的首要因素。此外,肥胖人士、月经来得早、绝经晚及有不典型乳腺增生等的女性也易发生乳癌。
发现和预防:
越来越多证据证明,自检(自己摸乳房)一般不能早期发现乳腺癌,红外线也不行。早期发现和预防乳腺癌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参加乳腺普查,即进行乳房B超检查和乳房照片(钼靶检查),最后确诊则必须通过活检(病理性检查)才能下定论。苏逢锡说,乳腺普查的意义在于:早期发现乳腺癌,经过干预降低死亡率。如果在乳腺癌0期就能发现,可能只需要一个微创手术就能消除肿瘤隐患。
门诊中常见晚生育、不生育、不哺乳的女性患上乳腺癌,苏逢锡说,这可能与乳房功能没有发挥作用有关。因为乳汁会把乳房陈旧的上皮冲刷掉,每哺乳一次,有害的上皮就少一些,致癌的可能性也小一些。由此来看,女性生育和哺乳能有效预防乳癌,未生育和哺乳女性也鼓励做乳房按摩和物理治疗,帮助疏通乳腺。
经常人流对乳房的危害也相当大。终止妊娠会使上升的激素水平突然下降,乳房适应不过来,细胞代谢紊乱,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也将增大。
乳腺癌自检的最佳时间是在月经结束一周后,因为月经前或经期由于乳腺生理性充血,腺泡增生和腺管扩张等组织变化,使乳腺组织肥厚,影响检查效果。如果月经周期不规则,最好在每月的同一时间进行自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