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的医学观点看,及时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受损的脑细胞,使孩子获得最好治疗效果。年龄越小,受损脑细胞的可修复性越大。如果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这些孩子的康复就比较困难了。对于脑瘫患儿来说,早期接受康复治疗是恢复的最大保障,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做好早期诊断的工作。我们必须了解脑瘫患儿的一些基本症状,认真做好科学筛查工作。
1、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2、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这种表现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固定姿势
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4、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
以过以上这些症状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早日发现小儿脑瘫,从而争取到最佳康复治疗时机。在对脑瘫患儿开展早期康复时应多行运动训练,遵循一套科学系统的方式,可分为主动的活动与被动的按摩拉伸,必须循序渐进且长期坚持。康复师及家长一定要耐心地按不同的年龄教患儿坐、立、走路、拿东西。如果患儿存在“剪刀步”,我们要注意将其两腿分开,睡眠时也要撑开垫好。
目前对于脑瘫的治疗强调在早期的同时,还必须坚持手术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尤其是发病率最高的痉挛型脑瘫,最科学的治疗是康复→FSPR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康复的原则。片面地强调某一方法如何神奇,或者某一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一劳永逸的功效,都是不客观的,不讲科学的。
如果患儿肢体长期处于蜷缩状态造成肢体拉不开的挛缩,或是顽固性的肢体痉挛妨碍训练,则必须在2.5岁至6岁期间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比如FSPR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痉挛肌肉的解除、科学降低过高的肌张力,为接下去的康复训练打好基础。
当然,术后的康复训练不可中断,我们也不能疏忽对脑瘫患儿的心理康复治疗,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醒一点,脑瘫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便看到患儿完全康复,这便造成了不少患儿及其家长对治疗慢慢失去信心甚至中途放弃,这都是不可取的。